其實,豈止是在剪發禮上人們以羊相賀,在蒙古人一生的其他重大儀禮上,如婚禮、祝壽禮,甚至喪禮上,羊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如舉行婚禮時,羊膝骨是新郎新娘的信物、愛情的憑證,而全羊婚宴是最盛大、最吉慶的宴席,等等,這正反映了蒙古族遊牧文化的典型特征。
(四)羊毛繩與成年禮
許多民族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時,都要為其舉行成年禮即冠禮。古羌人是以羊為圖騰的民族,在近現代羌族的冠禮上仍能看到羊圖騰入社儀式的遺存。每年十月至十二月為四川阿壩等地的羌族舉行冠禮的時期。為了消除不祥,即將為孩子舉行冠禮的家庭八月即請巫師在家裏作法事,直至冠禮前夕。冠禮的主要程序是:諸親族圍火而坐,一巫師手執杉杆而跪,杆頂掛有紙製始祖像。受冠禮人衣冠簇新,向始祖像跪下。另一巫師持白牡羊線,線上係五色布條,將此物作為始祖贈品圍在冠禮人頸上。然後巫師及冠禮人都跪下禱祝,求始祖庇蔭,使冠禮人與天地、日月同老。禱畢,巫師還要將始祖的贈品分賜在場諸親族的孩子,不分男女,各佩戴一份。接著,族長開始談祖先曆史,而巫師則念經祭家中諸神。祭羊神時牽來一隻活羊,並抓來一隻雞,巫師將始祖贈品在羊脖子上也戴上一份,並禱祝它多多生育。祭後此羊不殺不賣,要喂食好吃的,直至老死。
納西族為13歲女孩子舉行的成年禮——穿裙子禮與羌族的冠禮在為冠禮人頸上係羊毛繩這一點上是相同的。這是因為這兩個民族皆為古羌人後裔。除夕之夜,凡年滿13歲的納西族女孩子要相聚一起,飲酒喝茶,唱歌跳舞,相賀成年。而成年禮儀式則於正月初一清晨在各自的家中舉行,一般由母親主持。女孩腳踩糧食袋和豬膘,左手拿著麻紗、麻布,右手拿著首飾,以示將來勤勞能幹,生活富足。然後,母親要為其脫去長褂,並換上短褂和百褶裙,披上納西族特有的羊皮披星戴月披肩,改換裝束後,巫師將一根羊毛繩圍係於其頸上,並祝其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