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羊圖騰概說(2 / 3)

世界許多民族中都有關於羊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又多是羊圖騰觀念的反映。古印度的一種神話認為羊是人和諸神的祖先。神話說,太初一切的元素是水,從水裏生出了一隻金蛋,金蛋孵出了一隻羊,羊又變成一人,從他的口裏,創造了眾神。古埃及人崇拜聖羊阿蒙,奉公羊為神獸,不殺公羊,但是在一年一度的阿蒙節上,他們都要殺一隻公羊,剝掉它的皮,把皮披在神阿蒙像上。古希臘的最高神宙斯生下後被他父親扔掉。是母山羊阿麥爾特亞(Amalthea)將其奶大,而宙斯的化身為“雙角彎彎的綿羊”。有一次他在赫拉克勒斯——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麵前顯聖,披著羊毛,頂著羊頭。猶太教、基督教的最高神靈——耶穌也是羔羊的化身,《聖經·啟示錄》中讚道:“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

甚至現存一些原始民族中仍有羊圖騰製存在。

非洲土人社會中,有圖騰製存在的,以北部接近地中海及大西洋的巴巴利之柏柏人為最多。他們遵守禁忌極嚴,對殺害羚羊、狐、鳥、烏鴉等獸禽的人都要處以死刑。因為他們認為羊等為其祖先。一個阿拉伯部落的人如發現死去的瞪羚,必須像親屬那樣把它埋葬,並要服喪七天。大洋洲的巴塔基人被分裂成許多氏族,這些氏族是以父係計算親屬的外婚製氏族。每個氏族都有一種神聖的動物,有白水牛、虎等,羊也是其中的一種。氏族成員禁食這些動物的肉。因為他們認為死後要化身成這種動物,或這種動物解救了他們的祖先。

中國境內的原始人群也是存在羊圖騰崇拜的。陳兆複先生在《中國岩畫發現史》中談陰山岩畫中的動物題材時說:“陰山岩畫中動物題材的作品占全數90%以上,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了動物圖像是最普遍的崇拜的形式。”豈止是陰山,全國各地發現的岩畫幾乎都是以動物為主要內容。而羊在各種動物中所占的比例又是相當大的。在有些地方如新疆、青海、內蒙古、寧夏、甘肅等地代表草原文化的岩畫中,羊甚至可以說是先民們在岩石上刻畫最多的一種動物。這一現象告訴我們,羊圖騰崇拜不僅存在,且較為廣泛。

石器時代的中國考古遺存中也發現有不少羊圖騰文化的遺跡。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多繪有寫實動物紋樣和寫意動物紋樣。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上繪有魚紋、蛙紋,也有羊紋。青海民和縣邊牆村出土的辛店文化彩陶壺以羊角紋為裝飾。彩陶紋是新石器時代最有特色、也最引人注目的藝術之一。大多數考古學家、人類學家認為,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動物紋樣以及象征性動物紋樣是古代氏族部落的圖騰標誌。李澤厚先生在談到仰韶、馬家窯文化的陶器紋樣時認為,這些紋樣是由動物紋樣的寫實而逐漸變為抽象化、符號化。巫術禮儀的圖騰形象逐漸簡化和抽象化,甚至成為純形式的幾何圖案,但它的原始圖騰含義不但沒有消失,並且由於幾何紋飾經常比動物形象更多地布滿器身,這種含義反而更加強了。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美作為“有意味的形式”正是在這圖騰形象由再現(模擬)到表現(抽象化)、由寫實到符號化、由內容到形式的積澱過程中形成的。原始先民在陶器上繪製圖騰紋,一則為了表示自己的圖騰,另外則是為了標明器物的所屬。圖騰紋由開始的寫實變為後來的寫意乃至符號。這個漸變過程竟然產生了美,這恐怕是先民們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