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獵羊岩畫(3 / 3)

羊岩畫還向我們展示了原始初民狩獵的方法,這裏有步獵法,如前麵所舉的幾幅岩畫中,獵人都是徒步,這是人類最早的狩獵方式。也有騎獵法,這種方式當是羊、馬等動物被馴化後出現的。新疆且末縣木裏恰河有一幅《騎獵》圖,獵人騎在馬上,挽弓拉箭正在瞄準一隻奔逃著的大北山羊。另外,根據獵人的數量,狩獵方式又有單人獵、雙人獵和圍獵數種。雙人獵表現出原始人互相協作的精神。如新疆伊吾縣前山鄉烏勒蓋海拔2040米處的一塊長4米、寬1.5米的岩石上鑿刻了一幅《雙人獵羊》圖,畫麵上有大小7隻北山羊,兩個持弓的獵人。當左麵的獵人將箭射中一隻高聳雙角的大北山羊,其他羊驚慌逃竄時,另一位獵人站在中間,趁亂不失時機地瞄準另一隻羊的腹部。有的雙人獵是一人趕羊,另一人尋機射箭,以增加狩獵的成功率。

圍獵一般在三人或三人以上,如寧夏中衛縣北山榆樹溝有一幅四人圍獵圖。在獵犬的配合下,這四個獵人都作彎弓拉箭狀,圍射野山羊。有的圍獵場麵非常宏大。新疆新源縣則克台鎮一塊高2.5米、寬8米的巨石上鑿刻著一幅父係氏族時代的圍獵圖。畫麵上拿弓箭者14人,其中2人騎在馬上,12人徒步;未拿弓箭負責驅趕野獸者4人。被獵對象有羊、牛、鹿等共29隻。這十多個獵人相互配合,將野獸團團圍住,有的趕,有的追,有的已射出了弦上的箭。29隻野獸則被這突降的龐大狩獵隊伍嚇得驚慌失措,紛紛逃命。透過這幅岩畫,我們仿佛能聽到當時人歡馬叫,野獸嘶鳴的聲音,感受到煙塵四起、大地震顫的壯觀場景。

當我們驚歎於原始狩獵的宏偉壯闊時,也不能不了解先民們狩獵的艱辛和危險。遠古的草原廣大、繁茂,氣候也較溫暖、濕潤。但不要以為那是《聖經》中快樂的伊甸園。相反,草原上充滿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激烈競爭。當先民們狩獵動物作為食物的同時,很可能成為其他動物的美食。新疆托裏縣瑪依勒山喀拉曲克牧場一塊巨石上鑿刻著一幅岩畫,畫麵上有大小36隻羊,兩個獵人和三隻狼同時向這36隻羊展開了進攻。兩個獵人中,一個彎弓搭箭,準備射擊,另一個舉著木斧對準一隻小羊。而三隻狼則呈包圍狀,將一隻較大的羊撲倒在地,並開始了咬噬。由於羊群中跑進了兩個獵人,且竄進三隻狼,羊都覺察到了情勢的危急,因而驚恐萬分,四處逃奔。36隻羊的神情姿態各不相同,整個畫麵顯得驚險而生動。與群羊的慌恐不安相映襯的是一隻特大的、鎮定自若的羊,這隻羊被突出刻畫,隻見它高豎兩隻巨大的角,昂首挺頸,巋然不動,似乎要表現其對獵人和狼的蔑視。這幅岩畫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表現了三隻狼的凶殘。畫麵中三隻狼張牙舞爪,圍撲向一隻比它們大兩三倍的羊。這隻羊頸、背、臀三處受敵,雖拚命掙紮,卻無濟於事,腿已無力地蜷曲在地,奄奄一息,三隻狼飽餐一頓已成定局。和狼比起來,兩個獵人就顯得弱小而力不從心了。持弓人手中的弓要比他高出許多,看起來那麼笨拙,持斧人對準的也不過是一隻瘦小的羊。當餓狼飽食時,誰知他們能否捕獲獵物?這幅岩畫一方麵顯示了先民觀察生活之細、雕刻技藝之高,另一方麵也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生存的艱難和不易。

如此繁多、俯拾即是的獵羊岩畫告訴我們,遠古時期,羊是先民主要的衣食之源,在原始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這對羊文化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或者說,當先民們把肥美的羊肉送進口中而感覺力量倍增時,當溫暖的羊毛、羊皮為他們擋住風霜雨雪時,人與羊就建立了無法割斷的聯係,羊文化就已開始了它的萌芽,而羊岩畫為我們記錄下了人與羊最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