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狂嘯:可怕的海洋災害29(1 / 3)

發生事故的船舶

當時決定改變停泊點,把戰艦駛向

港口東北部,以便修理損壞的索具。

12月11日清晨,水兵們感到

艦身在劇烈地震動,可是一時又查

不出原因。幾分鍾後,靠近城市的

海水仿佛像開鍋一樣沸騰起來。流

向港灣中的河水突然猛漲,海浪也

咆哮著撲向海岸,在海島和海角之

間形成了巨大的漩渦。在港口附近

停泊的帆船,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

著溯河而上。接著水位又突然下降。

於是,巡洋艦又投下了一個錨。不久,

海水又重新湧來。巡洋艦被推得一

會兒向裏,一會兒向外,不停地亂轉。

潮水忽漲忽落,形成了巨大的漩渦。

艦上的人誰也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

麼事情。在這種瘋狂的旋轉中,采

取任何措施都無濟於事。人們都屏

住呼吸,等待大禍降臨。此刻,鐵

錨已不起作用。有幾艘帆船撞在“基

阿娜”號艦舷上,頓時成了碎片。

水兵們眼看著滔天大浪鋪天蓋

地卷向城市。轉眼間整個港口水麵

漂滿了被擊碎的房屋、木柵欄和帆

船的碎片,到處都漂著人和動物的

屍體。接著又是幾個大浪,整個城

市霎時變成了一片廢墟。到處冒著

煙,散發著硫黃的氣味。巡洋艦猶

如落進陷阱裏的困獸,茫然地旋轉

著。這時艦長下了命令:“全體人

員到甲板上去,拿著武器,關上艙

口!”艦已經向左傾斜,擱在淺灘上。

此時大海出現了瞬間的寂靜,人們

聽到艦上所有裝置都在嘎嘎作響。

過了一會兒,潮水又把艦抬了起來。

這時,已有1名水兵被摔死,2名

摔成了重傷。

當官兵們鎮定下來,想到應該

檢查一下底艙時,才發現海水已從

艙底破口湧到艙口。於是,水兵們

把所有的水泵都開動起來抽水。半

天以後,巡洋艦慢慢地停靠在一塊

礁石旁,水兵們突然發現離艦舷不

遠處漂浮著本艦的一塊龍骨碎片。

原來戰艦的龍骨斷了,必須馬上修

理。可是,到哪裏去修呢?眼前的

城市已變成廢墟,當時決定把戰艦

開到離下田港35海裏的戶田港。為

了減輕負載,保證“基阿娜”號能

順利地航行,船上許多武器裝備都

卸到岸上。水兵們用帆布做成堵漏

墊堵住船底的漏洞,這樣漏水情況

減輕了。他們又在岸上做了一個臨

圖151 三桅巡洋艦

時的舵,以替代已損壞的舵,然後

升帆起航。這時又遇上了頂風,加

上大浪,船很難前進。由於船隻劇

烈地搖晃,漏水情況又嚴重起來。

夜幕降臨了,抽水的水泵一個接一

個地失靈。在這種情況下,普佳金

要求日方幫助把“基阿娜”號拖到

戶田港。

1855年1月7日清晨,日本

征集了100多條帆船,開始拖巡

洋艦,3小時共拖了5海裏。突然

間,俄國水兵看到所有的帆船都丟

下了巡洋艦,急忙地向外海駛去。

原因很快弄清楚了,原來是又出現

了地震。普佳金和士兵們也很快地

撤到木筏上。

被遺棄的“基阿娜”號很快就

翻掉了。當地震過去,海麵平靜的

時候,人們已經看不到它的蹤影。

就這樣,一艘製作精良、耗資頗巨

的三桅巡洋艦被地震引起的強大海

嘯吞沒了。

“海王星”號

的滅頂之災

1993年2月18日一艘超載渡

輪在海地外海遇暴風雨而沉沒,渡

輪上大約有2000名乘客,其中大部

分人都遭滅頂之災。

海地紅十字會會長喬納·查爾

斯接受電話訪問報道說,渡輪“海

王星”號16日沉沒,至18日晚間,

隻尋獲285名生還者。

巡洋艦

“海王星”號是定期行駛於傑

瑞米和太子港之間的渡輪,航程12

小時。該船16日晚間從海地西部的

傑瑞米出發,乘客人數眾多,並載

有大量貨物和許多待售的牲畜。

“海王星”號那一周稍早時曾

停泊在太子港碼頭,船上並無任何

救生小艇,海難生還者8日告訴當

地記者說,“海王星”號上沒有救

生衣、急救準備,甚至無線電通訊

設備也付之闕如。生還者說,沉船

時,船上水手也束手無策。船長班

傑明·聖克萊爾遊泳到岸邊獲救,

他說,船上乘客驚慌失措,導致海

難擴大。

有生還者說,“海王星”號16

日晚在狂風暴雨中顛撲搖擺,乘客

驚慌叫喊,很多人衝到船的一側,

擠在一起,其他人慌忙爬上最高一

層的甲板。眾多乘客擠在最高層的

甲板,甲板不支坍塌,造成船隻傾

斜翻覆,把人、牛、木炭等全部傾

倒進大海中。許多乘客是緊抱住死

牛屍體或是膠水罐,而得以生還。

一名33歲的乘客說,他被海浪卷走

後,拚命抓住一袋木炭,緊抱胸前,

在汪洋中沉浮,終於在17日中午被

一艘小漁船救起。一個氣竭力衰的

女人指著腳邊的一隻白色塑膠小水

罐說:“這隻罐子救了我。我拚了

太子港碼頭

命往前遊。”

“海王星”號滅頂的附近海麵

上,布滿了屍體和船上貨物。

美國海岸防衛隊的駐海地的賴

瑞·米佐少校說,有三層甲板的“海

王星”在航向太子港的半途,遇上

暴風雨,沉沒在米拉尼市附近的海

底。太子港和米拉尼之間毫無電訊

通話設備,使海難惡噩直到8日上

午才傳至太子港。

“這是近來最嚴重的海難之

一,”米佐說。“海王星”號死亡

人數之眾,可與曆史上其他大型海

難事件相比擬。據美聯社統計,1948年12月3日,難民船江惡輪

在上海附近爆炸沉沒,3920人死亡,

1987年12月20日,菲律賓一艘渡

輪與一艘油輪相撞,1749人滅頂,1954年9月26日,日本渡輪島穀

丸在津輕海峽沉沒,1172人喪生。

根據米佐和救難人員計算,已

有200多具屍體被打撈上岸。海地

紅十字會一名官員估計,死亡人數

可能到達1500人或更多。

海岸防衛隊一名發言人在邁阿

密說,海上屍體遍布,海防隊馳援

的快艇撈不勝撈,已放棄計算屍體

人數。

大型油輪

米佐少校說,兩艘海岸防衛隊

快艇和美國飛機在海難現場搜救,

海地的海軍並無操作能力,僅能派

出兩艘小型機動船支援搜索。

貧困的島國海地缺乏良好道路

和交通工具,數千海地人民隻得倚

靠渡輪行動。但是海地大部分的渡

輪載重量小,又年久失修,頻頻傳

出引擎故障的意外事件。

據當地資料顯示,“海王星”

號的最高載客人數隻有650人,但

是16日晚間的乘客人數絕對超過

850人。“船員沒有乘客名單,我

們可能根本查不出有多少人上船。

他們能塞多少,我們就載多少,”

米佐說。

顯然,這次世界航運史上巨大

的災難是由於嚴重超載引發的。

“威望”號油輪

風中飄黑帶

26歲,對於一個人來說正當

年,而對於一艘萬噸油輪,特別是

單殼油輪來說,則屬於遲暮之年。

八九十歲的老人,別說摔一跤,就

是不小心劃道口子,都可能發生生

命危險。

“威望”號油輪的沉沒,正是

如此。

2002年11月13日,“威望”

號油輪滿載7.7萬噸重質燃料油,從

歐洲北部立陶宛起航,前往新加坡,

航行到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附

近海域時,突然遭遇8級風暴。風

浪中,一隻集裝箱被顛了下來,砸

到油輪中部的左舷上,左舷被砸裂

了一個35米長的大口子。船艙裏的

一部分燃料油隨即嘩啦嘩啦地流了

出來。船體失去平衡,傾斜25°,在

海灘上擱淺。重質燃料油不停地流

瀉,毫無顧忌地隨波逐流,很快就

在海麵上形成了一道寬5千米、長

37千米的“黑色飄帶”。

國際組織將這一石油泄漏事故,

列進了“有史以來十大損失最慘重

事故清單”,排名第三,僅次於切

爾諾貝利核泄漏、哥倫比亞號航天

飛機失事。

加利西亞是西班牙17個自治區

之一,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

單殼油輪

南部與葡萄牙接壤,東瀕大西洋,

北瀕坎塔布連海。海岸線長達1498

千米,是西班牙重要的海洋漁業、

養殖業、旅遊業等基地。

“威望”號發出呼救信號後,

西班牙立即派出救援船隻和直升機,

將27名船員全部搭救到海岸上安全

地帶,並拘留了船長馬格加夫拉基。

為了防止無人駕駛的“威望”

號油輪沉沒在西班牙近海,引起更

加嚴重的環境汙染,第二天,西班

牙政府出動了4艘拖船,將“威望”

號拖到了距離菲尼斯特雷角137海

裏的公海裏。希望將“威望”號“拒

之門外”。

19日,西班牙政府正準備用戰

鬥機,將“威望”號炸沉以免繼續

漏油汙染本國之時,“威望”號卻

因為幾天的風浪衝擊,於當天11時

攔腰斷裂,並於下午4時,全部沉

入3500米的深海裏,引發了更大規

模的泄漏。

“威望”號的身世錯綜複雜,

很難說清楚它是哪個國家的。

它懸掛的“方便旗”是巴哈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