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王氏兄弟(2 / 3)

心裏卻滿是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哪個正經人家的姑娘能這樣明目張膽地就接了陌生男子的東西,那不是授人以話柄嗎?將來能走到一起還好說,若是不能,女子總是吃虧些。

轉頭瞧見秀杏也皺著眉頭,想來她也是覺得這很是不妥的。

人哪,總是守著分寸才好!不然,華芝也不會那樣淒苦一世,用一輩子的時光去品嚐愛情留下的苦果了!

華芝想,明日還是去提醒提醒莯姐姐吧,不然最後怕是容易吃虧的。當然,華莯兒未必能聽得進去。

翌日,華芝去華莯兒屋裏拜訪時,已是傍晚了。

華莯兒似乎有些不高興,對著華芝也是沒好氣的。話裏話外都是刺,每句話都酸不拉唧地說華芝三姐妹命好,托生成了知州千金,總能讓人高看幾分。

華芝也被弄得有些不高興了。

心想自己本是好心,想來提醒她可別輕信了別人,將來吃虧上當、後悔不已。卻莫名其妙被她當成了出氣筒,冷嘲熱諷了好一陣子。

華芝當下便帶著秀杏離開了。

個人有個人的緣法,誰也強求不來。

當然,大家都當那是小孩子間的小打小鬧,根本無需解釋什麼、或是刻意做些什麼,就可以翻篇了。

沒兩天,大家又回到了當初一起笑鬧的日子了。

這時,華芝的二舅母王氏卻帶著寶哥兒和兩個王氏子侄來了。

說是這兩人要去嶽麓書院求學,想著華家的玉哥兒也該尋思好將來要走的路了,便順路來拜訪拜訪,看用不用和兩個王家表哥一起上路去書院求學。

當然,這隻是個借口。不過是找個好理由,方便華夫人李氏親自相看罷了。

但這嶽麓書院卻是真真頂好的。從裏麵學習出來,考了科舉做了官的,自是不在少數。而最厲害的則是,現在的書院院長,原給當今聖上當過老師,是真真正正的帝師。

十多年前,原本皇上還想著請他教導幾位皇子,院長卻以身體抱恙為由,給辭了。

回到嶽麓鄉間,過著閑適的生活,身體倒是慢慢好了。而他父親的書院交到他手裏之後,也主要由三個副院長分工明確地打理著。

他自己,卻也不時地會親自指點一下書院學子的功課。聽說,有好幾個狀元,都是有幸得過院長的親自指點,才能一舉奪魁的。

這嶽麓書院,於眾學子來說除了離家遠些,頗有些不便之外,於學業卻是極有好處的。

本來,進書院是難比登天,每年通過入學考試,選入的不過寥寥百人。這次,卻因著王氏家族裏正好有一人在書院任副院長,所以能早些時日到書院借讀。等著隨下一批新進學子一道考入學試,才能正式成為嶽麓學子。

王家這兩位表哥,長得都是周周正正,還渾身透著股讀書人的斯文氣。

年長的叫王瑞靖,年十七,是華芝舅母親堂哥家的長子。年幼的叫王瑞安,年十五,是華芝舅母娘家隔房族哥家的幼子。而那在嶽麓書院當副院長的正是這王瑞安的親叔父。

華芝在心裏默默感歎,看來還真應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說法,這兩人相比劉氏兄弟,氣質不知出眾了多少。即使長得算不上高大,渾身卻流淌著一種坦坦蕩蕩,不容侵犯的文人氣節。

再者,且不論他們兩人本身什麼出身背景,家庭條件;能從嶽麓書院出來的,真是沒一個籍籍無名之輩。怎麼看,這兩人都應該有個錦繡前程等著呢,自是比曾經的朱秀才好得多。

聽舅母介紹,王瑞靖的父親,也就是王氏的親堂哥,行二,在家打理庶務。但他的親伯父卻在京中為官。雖然官位也算不得多高,隻是個郎中,但畢竟是京官了。

王瑞安的父親卻是在外地任官,也是在年初被調往陝西出任同知。

這官位品級倒是和華瞻差不多,隻是西北苦寒之地,自是比不得湖廣魚米之鄉了。誰都願意往富庶之地跑,隻是因著這個中關係,卻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如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