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升遷(2 / 3)

二舅本人能力出眾,加之有王家幫扶,嫡親親的大舅子在京中使力,才謀了這個好缺。

而華知縣這次,明顯也是受人幫扶了。

華家無人,不然也不會守著小縣令多年不曾挪動位置了。想來,七皇子暗地裏是使了力氣的。或許,這次並沒有大肆張揚的搜救行動,是為華家記了一功。

無論原因如何,但結果總是好的。

華知縣一家草草地收拾了一下就正式走馬上任了。

在荊門,華芝明顯覺得家裏的客人、請帖都多了起來。

這也稱不得奇怪,五品知州自是比七品知縣吃香得多。

雖說這本是個信息閉塞的時代,但總逃不過有心人的眼:這新來的華知州還有個就在臨近府衙任知府的從四品舅兄。

總說官官相護,這近在眼前的親近關係,總不能叫人不去浮想聯翩。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也不知是因著這荊門離老家近了,還是這升官叫人看到了希望,又或者是老家真的遭了災,華芝那幾乎沒什麼交往的伯父一家竟在華家到任大半年後,也隨著來了荊門。

伯父華瞮本說是帶著妻子兒女出來遊曆,特到荊門來看看弟弟一家,想在府上借住幾日。

但小住幾日就變成了月餘,月餘變成了半年,半年變成了常住。最後還吵鬧著變成了曾經華家也沒說分家的話。當然,這也都是後話。

隻是華芝這伯父華瞮一家的到來,就像是一場災難般。

先是小打小鬧,慢慢萌芽;到後來,竟不可收拾。

伯父家的大女兒早已成親。已經出了嫁,自是沒有同來的道理。跟著來的是小女兒和兒子。這女兒比華芬還要大上一兩個月,名喚華莯兒;兒子今年隻五歲,叫華令書。

聽說,這伯父家中間原本還有兩個孩子,卻是沒能養活大。

華莯兒身量苗條,五官清秀,隻是一雙丹鳳眼生在臉上,倒讓她小小年紀就有了幾分嫵媚的風姿。比之華芬,不知要美貌多少。

華芬性子本就沉穩,加之常年隨著母親學著管家,倒更有幾分大姐的威嚴勁兒。卻更失了機靈勁兒,倒看不出來竟比那華莯兒還要小上近兩個月。

華令書生得卻沒有這姐姐好,五官顯得寡淡,興許也是年紀小,本就沒長開。但可能是被華瞮夫婦寵得太過,有些調皮,卻又有些膽小。倒不覺得特別聰明。

隻是,父母總是覺得自家孩子就是最好的。

華瞮夫婦本是農民,隻是做點小生意,也有些家底。雖然兩人素來瞧不起那些酸腐的文人,所以就是弟弟華瞻讀書也沒怎麼用心支助。但就是看著這弟弟當了官,才覺得讀書確實是個好出路。

所以才一門心思投奔華知州,也是想讓家裏的令書走上這路子。

華瞮言道,在西北蠻荒地,尋不得什麼好師傅,想讓弟弟華瞻幫華令書啟蒙,將來也跟著讀書,說不準也能考出來當個官兒。

華瞻新任知州還不足一年,尚有許多政事需要處理,騰不出時間來。就想讓令書先跟著華芝描紅,認認字,啟蒙也是可以的。

但華瞮覺得姑娘家哪有什麼真學問,不過是華瞻用來推脫的借口罷了。便要求讓華令書也跟著玉書同去念書。

華玉書本在王氏族學借讀,實在不好再貿貿然加人進去。

但華瞮覺得是弟弟當了官,在家裏擺起了官架子。自家好了,卻舍不得幫幫自己的親侄子,讓自家子侄也能跟著好先生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