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依然站在原地,出了不解的神情。
魏麒麟示意他坐了下去,朗聲說道:“在我說這件事情之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高麗人喜歡吃米飯,大多人吃米飯的方式則是通過水煮粥和熟飯的形式。那我這裏問問大家,如果粥煮的太硬,或者是飯煮的太熟,大家覺得好吃嗎?”
眾人似乎想到什麼,紛紛搖了搖頭。
“沒錯,單獨來看,煮成粥也非常好吃,煮成熟飯,也非常好吃。可是若將兩者的界限劃分,進行了含糊,粥不成粥,飯不成飯,味道,反而是不如兩者。”
“這就好比治國,德法兩者雖相輔相成,卻各有裨益,有著自己不同的作用。德可以管束人心,法可以約束人行。要是人心和人行合乎規範,所有人各得自由,那就必須要做到法有可依,德有所賴,隻有如此,兩者才不會有所混合。”
“你剛才所說,德法如何平衡,兩者的天然存在就是一種平衡,關鍵在於倡導德和法的人是如何的。若是倡導得法的人本身就言行不正,那麼在其之下眾人行事,必然不會有德有法,從而給百姓造成困擾,而不知道何為德,何為法。”
魏麒麟說完,端起眼前的茶杯輕輕的品了一口。
在台下的高麗學子明白了魏麒麟的意思,有人喊道:“那將軍的意思是說,要想做到德法平衡,就必須有正德和正法?”
“沒錯!”魏麒麟放下茶杯,淡淡的笑道,“治理一個國家並不難,古人有雲,治國如烹小鮮。主要講究的是一個精細,了解底下百姓所思所想,了解他們的困難。隻有把自己的心放到真正為百姓去思索,解決他們的困難,才會受到百姓的擁護,這種政府和人所推行的德法,也才真正是得人心,人們也才會真正的去遵守。”
眾位高麗學子腦海中轟然一炸,道理說出來並不難懂,可是以前卻從來沒有人如此去思索過。
魏麒麟隻是三言兩語便解決了一個堪稱古代最大的問題,不禁讓眾位高綠學子佩服得無以複加。
大家互相看了看,站起來朝魏麒麟深深的鞠了個躬。
魏麒麟站起來朝眾人拱手道:“當然啦,我說的這些都隻是道理,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去落實。方法就放在我們的麵前,社會遵從道德,製定合理的法規,再加以輔助引導執行,如此下去,則可以讓德法兼備。隻不過難點在於,我們是否具備製定道德和法規的能力。若是一個國家遇上了朝廷沒有這種能力,那麼國家混亂,民生凋敝也就非常正常了。”
一名學子問道:“魏帥,那大明現在做到了嗎?”
魏麒麟剛想張嘴回答說沒有,卻硬生生的吞進了肚子之中。
在場的人不少,若是答大明做到了,自然是違背了治學的良心和實際。
如果說大明沒有做到,這不是說當今皇上不具備施行道德和法規的能力嗎?
這話要是傳回了京城,那又是一小番風雲。
魏麒麟輕輕一笑,簡單的說了一句:“嗬嗬,大明,正在努力當中……”
眾人紛紛點頭,感到受益良多。
就在此時,湖邊講學場的另外一端,呼啦一下走過來幾十名身穿白色學子衣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