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是要搞一些大動作嗎?”鄭成明麵露擔憂的問道。
若是小事,何須魏麒麟親自給他們交代,到時候要支持皇上的政令。
可見自魏麒麟回到京城後,這股妖風就悄然刮了起來。
隻是這會兒他們都像是入了秋的知了一樣,還不知道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大明接下來會開始裁軍!如果不出意外,還會正式多出兩個布政使司,這事兒應該都是由信王來牽頭。除了此外,還將進行一次全國範圍的土地丈量。”魏麒麟耐著性子說道。
裁軍這事兒似乎跟他們也沒什麼關係,不去關注就行。
至於多出兩個布政使司的事兒,這到是大事兒,想來到時候肯定有很多官員被派遣過去任命。
隻是這新的布政使司可是比廣西雲南等地還要偏遠,誰又原因去那窮鄉僻壤裏麵受罪。
以前從北京丟到南京都算是流放了,現在要是丟到安南東籲等地,這跟殺了他們有啥區別。
至於這全國範圍的丈量土地,這就有待琢磨了。
畢竟全國範圍的丈量土地,這可是一個極大的工程量。
在大明也就剛剛大明成立的時候,朱元璋搞了幾次,製定出完整的魚鱗冊,然後沿用了快兩百年。
待萬曆時期,首輔張居中為了肅清朝政,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丈量土地,重新編撰了魚鱗冊。
並且,還實行了一條鞭法!將田賦與徭役合並以金銀征收。
如此一來,便使得稅收清晰,不再是徭役的人收一波,田賦的人再收一波,有時候,弄混淆了一年還有可能去催收好幾波。
這樣稅收清晰了,又以金銀來收繳,自然使得大明的稅收情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隻是待張居中死後,這壓抑了許久的東西便全部化為烏有,還發生了極大的反彈。
再往後四十多年,也就成了魏麒麟現在所知道的樣子。
“丈量土地,可是要重新編撰魚鱗冊?”盧象升想了想看向魏麒麟問道。
魚鱗冊,說白了,就是大明的皇家所用的官配地圖。
裏麵將房屋、山林、池塘、田地依序排列起來繪製,每一個區域還會圈一個圈兒。
官府也依靠這個來催收這些山林、池塘、田地所產之物應繳之田稅。因為模樣看著就像是一塊一塊的魚鱗,故而稱之為魚鱗冊。
因此地方糧長催繳田賦,大多依魚鱗冊而來。
與其魚鱗冊相輔相成的,還有一個黃冊,又叫賦役黃冊,黃冊裏麵會記錄詳細的貫籍、姓名、年齡、人口數量,以及田產產業和個人資產。並且按照所從事的行業,大致會分為民、軍、匠三大類。
如果細分的話,民戶裏麵還包括了儒、醫、陰陽等。
這黃冊的主要作用,就是知道大明有多少人口,以及每個人在幹啥職業。
如果需要征召徭役修橋鋪路,就從這些人身上挑選。
何為徭役,簡單說就是統治者強迫老百姓去無償幹活。
修橋鋪路或者到官驛中為驛夫都是好的,若是被征召過去打仗,那就更慘。
像各地犯事被罰勞役的人,也隻是比這些人時間更長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