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為孩子發明好吃的(1 / 2)

每個孩子相對來講都會有些飲食上的小挑揀,例如不肯吃蔬菜,或者不肯喝牛奶,不肯吃雞蛋等。如果顧及孩子的營養均衡,那麼媽媽就得多動腦筋,想辦法讓孩子有比較豐富的營養攝入。

讓孩子不挑食,除了減少零食,增加戶外運動時間外,還有個討巧的方法,就是媽媽動腦筋改變食物的形式,例如孩子都喜歡新奇有趣的各種食物造型,或者新鮮的色彩。為了孩子吃得更好,吃得更開心,媽媽可以多研究些創新飲食,逐步糾正孩子挑食的小毛病。

大俠對“食尚”的研究是從零開始的,您知道,我原來屬於隻會吃食堂和餐廳的懶人,廚藝的水平一度徘徊在“隻會煮方便麵”的初級層麵。但是最近,連我們家原本準備把俺趕出廚房的男一同學都發現:“Wow,這個女人現在很會做吃的嘛,還都是大菜。”

感謝互聯網,甚至連微博上的菜譜也能幫我“拾掇”出讓人吮指念叨的蜜製排骨。這年頭,看來隻要你用心,隻要你肯花時間,不用拜師不用進學校,隻要有根網線,準能把你教導成距離“大廚”不遠的水平。

記得在德國第一次給孩子們弄吃的,就挑戰的是咱們的春節大主角:餃子。從和麵到調餡到擀皮包餃子,到煮出一鍋白胖胖的“大耳朵們”,忙了我一下午,但是,沒失敗啊朋友們,連我們家童一的姥姥都在萬裏之外驚掉了她那不相信的眼鏡兒……

上次看到有人做的水煎包,突然想念吳江路上那有名的“小楊生煎”,皮暄肉香加豐厚的湯汁。搜了製作步驟,因為不會發麵,就改成了煎餃。歪打正著的煎餃讓童一和甜妞可以大口地吃白蘿卜、胡蘿卜、大白菜,讓我這個當媽的如獲至寶,一鼓作氣接二連三的做了N次。

後來的後來,終於有朋友給我“傳授”了發麵的技巧,我也是一試就成功了——50克發酵粉,500克麵粉,用30度100ml牛奶稀釋並和麵,然後放入烤箱,上下火50度半小時,結束。

發麵水煎包的其他程序就按照普通的做餃子方法就行了。難嗎?不難。煩嗎?不煩。

水煎包程序如下:

1.平底鍋加少許植物油,然後燒熱,把餃子挨個碼好。

2.大火煎2分鍾。

3.加入半杯水(或者調了生麵粉的白水),平底鍋裏基本水到煎包的一半位置。

4.加鍋蓋煎3分鍾。

5.然後火減小兩檔,再煎8-10分鍾,如果需要,再加次水也沒關係。

基本水煎完,生煎背麵是美麗的金黃色,就可以關火出鍋了。(老實交代,第一次關於熟沒熟,我是先嚐了後才關火的。)

煎包還有讓孩子們更叫座的方法就是上鍋蒸,電飯煲上帶的小蒸籠屜,下麵可以煮水,也可以煮粥。

1.每個包子包好,包子形狀不定,可以是餃子形、小包袱形、圓形、或刺蝟形,餡多,成了叉燒包形狀,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