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女王降世(1 / 2)

趙忠自薦為盧植軍中司馬,靈帝恩準,三路平叛大軍已定:

北路攻趙國張角,北中郎將盧植統軍,趙忠為司馬;

南路攻南陽張曼成,右中郎將朱儁統軍,張超為司馬;

東路攻潁川波才,左中郎將皇甫嵩統軍,傅燮為司馬。

司馬是軍中要職,最早由漢武帝設置,掌管行軍、糧草、造飯、紀律等事,一般不止設一個,有行軍司馬、護軍司馬、別部司馬等等。

三路大軍已有,又有大將軍何進在京總攬大軍,洛陽八關地勢險要,牢不可破,靈帝自以為高枕無憂,朗聲對皇甫嵩幾人說道:“眾卿早奏凱歌,朕在京旦夕探聽。”

“陛下洪福,永享太平。”百官也恭維一番。

太尉楊賜被罷官,百官皆奏道:“太尉要職,一日不可無。”靈帝起用太仆鄧盛為太尉。

太尉、司徒、司空合稱東漢三公,太尉掌管全國軍事,位在三公之首,到了漢末,太尉實際上已經發展為全國總軍師,相當於皇帝的軍事顧問。

鄧盛是弘農人,楊賜同鄉好友,接替楊賜之位,鄧盛心裏有些不好受,但不敢抗旨。

鄧盛有心要替楊賜、楊彪說話,奏道:“臣昔日任並州刺史,深知刺史一職,雖然官秩低微,卻有監察之權,幹係重大。兩郡黃巾造反,郡縣長吏雖然有罪,豫州太久未設刺史,也是一大原因。”

原來州刺史一職,是皇帝派到地方監察的,雖然有州字在前,卻是中央官員,沒有行政權,也沒有軍權,官秩不過六百石,遠低於郡太守二千石。

刺史不常設,到了黃巾起義的時候,刺史開始統軍,權力逐漸變大,後來便改為州牧。

靈帝:“鄧卿以為當派何人?”

鄧盛一時也想不到人,雙眼掃視一番,奏道:“司徒府侍禦史王允,可當此任。”

張讓:“陛下,他兩人有舊,不可任。”

鄧盛:“臣雖與王允有舊,但絕無私心。”

鄧盛有清名在外,張讓也拿他沒辦法,靈帝準奏。

散朝之後,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往何進處索要軍隊。

何進:“京畿重地重要,還是你們討賊重要?京師最近多了許多難民,你們正好可以去招募為兵,我可以提供軍器。”朱儁大怒,被盧植、皇甫嵩兩人勸住,隻得先去招兵。

這日晚間,王允至鄧盛府辭行。

“你去豫州,盡量配合皇甫義真,我料穎汝賊寇非是他之敵手,不難破也,我視情況,再調兵遣將助你。”

“我此去豫州,必有所獲?”

“何意?”

“張角曾賄賂封諝、徐奉為內應,被何進所誅,穎汝黃巾賊豈有不新結內應之理?”

鄧盛忽然容光煥發起來,連呼數聲“好”字。

“恩師保重!”王允匆匆而去。

黃巾軍如火如荼地攻掠郡縣,漢軍如火如荼地招兵,淩霄,一片祥和,張角的氣色也逐漸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