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馬克思主義政黨與社會民主黨的根本區別(1 / 3)

政黨是現代世界上一種普遍的社會政治現象。各種政覺指導思想不同,性質和宗旨也不一樣,它們通過各自的綱領主張、政策活動,影晌或領導著社會和國家,決定著社會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馬克思主義政黨和社會民主黨是當今世界上具有重大影響的兩類政黨,兩者有一定的聯係,也有根本的區別,決不能混淆和模糊他們之間的界限。

馬克思主義政黨和社會民主黨都有其發生發展的曆史。通過對其曆史發展的考察。可以鮮明地看到它們的根本區別。

馬克思主義政黨一般稱為共產黨。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誕生於19世紀40年代。它是馬克思主義同西歐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無產階級運動的發展迫切要求科學理論的指導,要求真正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和前途,理解無產階級的曆史地位和曆史使命,掌握無產階級解放的正確道路和鬥爭策略的結果。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第一個綱領。《宣言》宣告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推動運動前進的部分。《宣言》以辯證哦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為思想武器,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闡明了資產階級滅亡和無產階級勝利的曆史必然性。《宣言》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布:共產黨人的最終目的是廢除資產級所有製,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它的最近目的是“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然後“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裏,並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當然,黨的綱領“在細節上可以因壞境的改變和黨本身的發展而改動”,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賄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轉移”。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政黨綱領的實際運用,必須和各國無產盼級革命鬥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是與時倶進的。

世界上第一個以“社會民主黨”命名的政黨,也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的西歐國家0社會民主黨如同其他現代政黨一樣,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變化、階級關係的變動而建立和發展的。當時以法國社會民主黨為代表的社會民主主義派,主要由資產階級民主派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所組成,奉行社會民主主義。他們主張以資產階級共和國作為改造社會的工具,實行一些帶社會主義色彩的改革,而不要求改變私有製。他們把爭取普選權作為中心任務,開展社會鬥爭作為最高鬥爭形式。他們認為依靠國家幫助建立國家工廠,合理組織勞動,便可以根本改善勞動者的狀況,排擠資本主義剝削,或是用建立“交換銀行”、發放“無息貸款”、開設合作社等辦法來進行經濟改革。所以,當時法、德等畫的社會民主黨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和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政黨。19世紀60—7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也日趨激烈。在工人運動發展的基礎上,歐洲許多國家相繼成立了取名為社會民主黨的工人政黨。但是,參加社會民主黨的,除工人和社會主義者外,也有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還有一些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分子,他們的政治立場和傾向很不一致。改良主義思想在黨內頗有影響,有時甚至占了上風。馬克思恩格斯對這些政黨作了許多指導幫助,逐步克服了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主宰社會民主黨和工人運動的局麵,使科學社會主義漸漸成為歐洲工人運動和各國社會民主黨內占主導地位的思想。同40年代的社會民主黨相比較,這個時期的社會民主黨一般在綱領中提出了改造資本主義和實現社會主義的主張,注意了對工人進行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在實踐活動中積極地組織工會,開展議會鬥爭和其他各種合法鬥爭,推動了工人階級在組織上擺脫資產階級的控製,走獨立發展的道路。到19世紀80年代末,已有20個國家或地區建立了35個社會民主黨和團體,並成立了社會民主黨的國際聯合組織。即第二國際。

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社會矛盾呈現出一係列新的特點,統治階級的政策策略也相應作了改變,加上社會民主黨合法鬥爭取得了一些成就,以致合法主義、議會主義等機會主義思灌在各社會民主黨內滋長起來。1895年恩格斯的逝世,又使社會民主主義運動失去了舉世公認的思想領袖和誨人不倦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