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80年代以來,西歐經濟進入危機、衰退和低增長酚段,社會階級結構進一步變動,各國國內政治格局重組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使民主社會主義麵臨著多方麵的挑戰。民主社會主義沒能隨著宏觀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及時地在理論、政治、組織和行動上作出相應轉換,把傳統的價值目標與新的具體問題結合起來,製定出新的綱領、戰略和策略,導致觀念與現實之間出現巨大反差和衝突而陷入困境。
然而,盡管民主社會主義受到客觀環境和條件變化的強烈衝擊,在很多方麵陷入困境而衰落,但這並非是一神絕對的衰落,更不意味著民主社會主義的終結。作為在西歐頗具群眾性的政治運動和組織之一,民主社會主義政黨仍然保持相當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其發展前景仍然存在許多的現實條件和可能性。1992年11月,西歐18個國家和地區的28個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就聯合成立了歐洲社會黨,現擁有1000多萬黨員和4800多萬選民,在歐洲議會518個席位中擁有200個席位,是歐洲範圍內最大的政治組織。而旦在世界範圍內,民主社會主義還表現了力量增長、影響擴大的勢頭。澳大利亞工黨在1993年人選中獲勝,第五次蟬聯執政;以色列、寒內加爾、新西蘭、毛裏求斯和委內瑞拉等國民主社會主義政黨也執掌政權。在原蘇聯、東歐地區,民主社會主義力量呈上升態勢,特別是在東歐,大多數社會民主政黨已執掌政權。社會黨國際也有了發展,現有成員黨111個,黨員2500多萬,在近30個國家參政或執政。
事實上,民主社會主義也意識到主客觀條件的變化所帶來的廣泛深刻的影響,必須迎接挑戰,確立自己在世界新時代中的地位。社會黨國際主席莫魯瓦強調指出:“各成員黨內部以及國際本身,必需找出和確立民主社會主義的本質和主題……使我們自身的特性更鮮明。這意味著,對於社會主義所作出的定義即使到下一世紀仍適用,這不是純粹的機會主義的實踐,而是一係列對和平、團結和民主等基本的、永恒的價值的堅定信仰。”瑞典社民黨領導人卡爾鬆在社會黨國際十九大發言中聲稱:“有人說,20世紀是社會民主黨人的世紀,下個世紀將屬於其他政治力量。這是含蓄地承認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但是對我們帶路的能力和找到對於新挑戰的回答的能力卻表示懷疑。我知道這是錯誤的我相信,與此相反,隻有一個以社會民主黨的想象力和價値為中心的政治力量才能顯示出對下一世紀的挑戰作出反映的政治實力。”
為此,近幾年來,社會黨國際和各國社會民主黨對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積極地迸行了調整和更新,反映了今後趨向:
第一,修改補充價値觀念和思想理論,重新定義社會主義。鑒於民主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影響力下降,在理論綱領和戰略目標方麵出現危機,強調必須確立獲得足夠廣泛承認的目標,既能喚發熱情,又能具備足夠的現實性而獲得尊敬。因之,試圖賦予原有價值目標以新的意義,意欲把民主社會主義重新改稱社會民主主義,明確以民主為核心,民主主義是當前的中心任務;突出“自由”的目標,認為自由是全麵享有提高生活水平的資源,耍保護和擴大自由,建立真正自由的社會;在思想理論方麵賦予更多的倫理色彩,明確以保守主義、民族主義、原教旨主義為對手,對之持批判態度,當前則以人權、環保、就業為重點。
第二,實行具體政策的調整。總的是轉變重分配輕生產、重社會公正好經濟效益的民主社會主義傳統模式,尋求兩者兼顧、力求平衡,重視國際協調的新的經濟發展戰略。
在所有製問題上,對公有製從基本肯定到基本否定。過去認為社會主義的目的是改變少數人占有和控製生產資料,主張保留和擴大公有製,以便把經濟權力交給全體人民。現在各國社會民主黨幾乎不再提所有製的重要性,不再提改變私有製建立公有製,前強調注意發揮混合經濟模式產生最佳效益。
在市場作用問題上,過去較強調對生產進行計劃和有效的民主監督,較少提市場作用問題,現今強調市場力量在資源配置、直接的產品生產和提供服務方麵的有效性,認為市場機製和競爭對經濟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政府的作用應限於糾正市場偏差、建立公正的稅製、支持基礎設施等方麵。
在社會福利政策方麵,不再強調確保福利開支,而是注重增加經濟和社會的生產性投人;不再強調“充分就業”,而改稱“有效就業”,強調增強培訓、提高人的素質和減少工時來減少失業問題。
第三,調整政治聯盟政策。盡力走出傳統工人階級減少和中間階層增大所造成的雙重困境,積極地建立藍領工入與中間階層的聯盟以及左翼政黨的聯盟,以增強自身的社會基礎和政治實力,同右翼勢力相抗衡。
在對待新社會運動的態度問題,由消極觀望改變為積極支持,並把新社會運動提出的問題和要求納人民主社會主義的綱領政策體係,尋求與新社會運動聯合。
在與工會的關係問題上,為爭取非傳統選民的支持,降低了工會在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內的權力和影響,強調黨對工會的獨立性一自主性,黨與工會不存在特殊關係,但不是切斷黨與工會的聯係,隻是以更鬆散、更靈活的形式出現。然而,工會畢竟是民主社會主義的重要後盾,離不開工會的支持,所以仍然認為黨與工會要相互協調配合,以適應未來的政治和社會發展。
為爭取建立“左翼聯盟”,逐步地對一度保持距離的其他左翼政黨成員開放,吸收他們加人民主社會主義組織,並表示願意與綠黨等新左翼政黨共同建立“歐洲左翼”。有的社會民主黨還表示要恢複和建立同共產黨的對話,以促進共產黨向社會民主黨演變。
第四,增強組織建設和國際合作,向世界範圍擴展。民主社會主義的衰落暴露出在組織建設方麵也存在嚴重問題,諸如機構失靈、宮僚主義、腐敗現象、幹部老化等等。許多社會民主黨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革黨內組織機抅,實行黨的組織分權化、地方化和組織功能分散化,以便爭取實現政治上的主動和選舉中的勝利。同時,調整領導班子,實現新老交替,充實了年富力強的領導人才,增強了領導力量。
在努力增強自身力量的同時,民主社會主義加強在國際範圍內的聯係、交流、合作,不斷召開雙邊和多邊會議,並向世界範圍擴展。在西歐加強聯係合作,力爭主角,成立歐洲社會黨之外,還進取東歐、覬覦亞太。社會覺國際自1989年起加大了向東歐擴展的力度,不斷地派出團組到東歐活動,傳授建黨和競選經驗。1992年社會黨國際十九大確定把東歐作為工作重點,對其東歐成員黨給予援助和培訓,加強其競選和組織能力。1993年設立了中東歐委員會等組織,加強對東歐工作的組織領導。同時還向亞非拉等地擴展,向亞太擴展的勢頭尤為令人注目。1993年2月,專門成立亞太委員會,協調該地區社會黨的活動和製定共同綱領。該委員會1993—1995年先後在尼泊爾、日本、菲律賓召開會議。1994年5月社會黨國際特地首次在亞洲(東京)舉行理事會,討論亞太地區的民主和經濟發展狀況。社會黨國際還對和平與裁軍、人權、世界不同地區的有關問題和加強國際機構等問題表現了積極的態度和表示要承擔義務,力圖在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中找到自己的新支點。
總之,民主社會主義為了回應世界變動所引起的諸多挑戰,謀求走出困境並在未來新世紀中求得發展的機會,對綱領政策迸行了多方麵的調整更新,有的舉措也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效果,但多半還是被動的反應,並沒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然而民主社會主義畢竟是根植於資本主義製度,隻要資本主義製度存在,就有其活動的社會基礎。因之它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一種政治力量將長期存在並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民主社會主義的地位作用
民主社會主義是同科學社會主義相對立的社會改良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在特征、性質、功能等方麵是完全不同的思想體係;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同無產階級政黨在目標,性質、任務、價值取向、指導思想等方麵也是根本不同的政黨。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實踐形成的特定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由於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權力結構和階級差別,沒有消滅同資本主義私有製相聯係的弊端,不能算作科學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模式然而,我們不能由此而簡單地全盤否定、根本抹殺民主社會主義的地位作用,而是應該實事求是地、具體地分析和評價民主社會主義的地位作用。
首先,民主社會主義在資本主義各國國內的主要活動,是擴大其社會影響,贏得更多的選民的支持,爭取執政或參政的地位,推行其綱領主張。為了擴大自己的選民基礎,民主社會主義不斷地擴大所關注的問題,從提高群眾的經濟政治地位、爭取群眾的切身利益到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生活質量,從和平運動到人權運動,涵蓋了全社會,在國內政治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通過積極活動,推行其綱領政策,不論參政執政與否,盡管未能取得像他們所鼓吹的那樣的效果,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觸動資本主義製度,但畢竟部分地反映和代表了群眾的利益要求,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科學技術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體製的改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例如,通過社會保障製度,在社會保險、社會救濟、醫療保險、養老金和助學金等方麵有了很大改善;通過企業法、共同參與法等法律的實施,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壟斷資木家的職能,擴大了職工參與經濟管理的權利;采用國家幹預經濟的手段和擴大就業、規定工時等辦法,緩解了經濟危機和失業現象,提高了職工實際工資的收入,等等,正是這樣,他們得到了群眾的擁護,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其次,民主社會主義作為國際性的思潮和國際性的運動,它一貫十分關注國際局勢,參與國際事務,並且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對國際重大問題積極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力圖通過對具體事件的表態來宣傳自身的價値,吸引國際輿論的注意和博得各國人民的好感,進而壯大自己,使更多的國家和政黨納入民主社會主義的軌道。例如,它強調維護和平,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反對種族歧視;它主張建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平等的合作關係;它支持第三世界某些國家的民族民主鬥爭,等等。這些都較合乎人民的要求和曆史發展的潮流,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輿論界的好評,表現了它在國際範圍內已是相對獨立的行為主體、成為推動國際局勢向好的方麵轉化的力量之一。
再次,民主社會主義對當代國際工人運動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和作用。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及其國際組織社會黨國際,控製了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會,有的工會是黨的集體成員。工會是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中最有影響的工人組織,它左右著工人運動的方向,因之,各國工人運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主社會主義的影響。同時,世界上三大國際工會之一的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實際上是社會黨國際的附屬機構,處於社會黨國際的支配之下。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的領導人除正式出席社會黨國際的代表大會外,還經常與社會覺國際領導人協商、探討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所以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的活動,很大程度上是民主社會主義活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而且,民主社會主義政黨的社會政策,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工人群眾的政治經濟地位,擴大了他們的民主權利,改善了他們的勞動條件和福利待遇,自然地得到了工人和勞動群眾的擁護,因之,也就不可避免地擴大了民主社會主義對工人運動的影響。
民主社會主義雖然在資本主義各國和國際上有其不可否認的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它畢竟是奉行改良主義的思想體係,受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嚴重的影響,同資產階級的利益有著密切的聯係,因之,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消極作用和極大的局限性。
首先,民主社會主義是在承認和維護現存社會製度條件下進行活動的,它對資產階級民主製頂禮膜拜,把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完全局限在資產階級民主的框框裏,同時否認和反對改變資本主義所有製的必要。因之,它雖然提出了一些爭取自由、民主、平等和改善勞動人民社會地位、生活水平的改良措施,但在現存社會製度的條件下,在生產資料私有製占主導地位的混合經濟製度下,收入和財富實際上的不均依然存在,貧富懸殊依然存在,廣大群眾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沒有也不可能根本改變。
其次,民主社會主義推行的社會保障製度,采取的福利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眾的生活,但它要受到國家財政的製約。龐大的社會福利開支,必然會使政府的公共開支急劇增長,國家財力不堪負擔,財政赤字過大,造成債台高築、通貨膨脹,最終又轉嫁到勞動人民頭上。例如,政府的公共開支,實際上是通過賦稅籌措來的,公共開支的增加往往引起高額稅收,而廣大勞動人民是主要納稅人,最終還是要由勞動人民負擔。同時,民主社會主義強調平等原則,可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公平與效率的矛盾是難以解決的,公平往往是廣大社會成員的要求,而效率則是資本主義的增長效率。民主社會主義的平等、公正的要求,往往要受到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形勢製約。當經濟不景氣時,即使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執政的政府,也往往不得不犧牲充分就業的目的和大砍福利基金來保持經濟的增長率。而且,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是多黨製,由幾個黨輪流執政,民主社會主義的政策在實際執行中是很難有一貫性、連續性的。
再次,民主社會主義在國際問題上往往受到國際資本主義戰略利益和要求的影響,往往實際上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例如,它雖然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但它曾支持美國的“冷戰”政策,敵視社會主義國家,反對共產主義運動;它雖然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但它不主張對國際資本主義體係進行根本改革。它在許多具體問題上,往往采取實用主義_態度,隨心所欲、隨機應變地解釋和運用民主社會主義的某些抽象原則,往往在維護和平的口號下,支持重整軍備;在互助合作的名義下,維護發達國家在不發達國家的利益要求;在尊重人權的借口下,幹渉別國內政;在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旗號下,促使社會主義國家向資本主義演變,等等。所有這些,都反映了民主社會主義在國際問題上的消極性。
總之,民主社會主義是植根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社會改良主義,資本主義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狀況製約著民主社會主義的地位作用,雖然它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範圍內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但資本主義製度為它提供的活動餘地是有限度的。
原載《民主社會主義模式比較研究》1996年12月東北師範火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