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主要有地主和農民兩大對抗的階級。戰後,除了原有的這兩大階級以外,隨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外國侵略者不僅在中國傾銷產品,搜刮原料,而且經營起近代工業、航運和公用事業,在企事業中雇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從而產生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產業工人。同時,外國掠奪者還雇傭了各種買辦和買辦商人,這些人在幫助外國人對中國進行掠奪的過程中也從中獲取厚利,發財致富,有人轉變為資本家,有人與官僚地主結合取得官職,這些人成為買辦階級的前身。這樣,中國勞動者除了受封建剝削以外又加上了資本主義的剝削。
馬克思的上述分析表明,資本主義列強入侵中國以後,引起中國社會發生了一係列的變化,使中國的曆史發生了根本的轉折。同時,不可避免地使得中國人民要進行新的反侵略和壓迫的鬥爭。
國、熱情頌揚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具有同外國受略者作鬥爭的傳統。外國資本主義人侵中國,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的過程,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外國資本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兩次鴉片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自發地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反對外國侵略者的鬥爭。特別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不到十年,在封建壓迫和外國資本主義壓迫不斷加重的情況下,爆發了前後長達14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革命,其規模之大,在世界曆史上也是少見的。馬克思懷著深切的同情,始終注視著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者的鬥爭精神,分析說明了引起中國革命的原因,論述了中國革命的意義及其對歐洲各國革命的影響,展望了中國革命的光明前途。
馬克思首先闡明,外國殖民者對中國的入侵,必然要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從1841年到1849年,中國漢、回、苗、藏、彝、瑤、壯等各族人民的起義事件,就有一百多次,幾等遍及全國馬克思說:“中國的連綿不斷的起義已延續了十年之久”。“鴉片戰爭時期燃起的仇英火焰,在中國爆發了憤怒的烈火。”
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以極大的革命熱忱,讚揚中國人民在反抗鬥爭中所表現的高尚的民族氣節和英勇的鬥爭精神。他們指出,在外國殖民者瘋狂地武裝入侵、野蠻地燒殺搶掠麵前,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廣大士兵“雖然不通兵法,可是決不缺乏勇敢和銳氣”,而是“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人”;廣大群眾則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積極地而且是狂熱地參加反對外國人的鬥爭”,麵包工人,極其鎮靜地按照預定計劃,在麵包裏摻人大量毒藥,準備毒殺侵賂者;在外國郵船上,中國乘客暗藏武器,殺死外國人侵者;被脅迫到外國去的中國“苦力”,奮起鬥爭,奪取輪船,他們寧願與船同沉海底或者在船上燒死,也不願投降;旅居國外的華僑,為了支援和支持國內人民反侵略鬥爭也舉行起義。這些不屈不撓的鬥爭,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決心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慨。馬克思堅決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鬥爭,強調指出,被視為“半野蠻”的中國人站在“維護道德原則”的立場,而所謂的西歐“文明人卻以發財的原則來對抗”。“西方各國政府的任何幹渉隻能使革命更帶有暴力的性質”。
馬克思著重論述了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對英國和歐洲的深遠影響。他指出,1848年革命後,盡管西歐各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英國的經濟一時達到了驚人的繁榮程度,但是,隨著各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資本主義各國相互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經濟危機日益迫近。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轉移群眾視線,擺脫矛盾,消滅危機,極力向外擴大商品市場和掠奪殖民地。這時,“如果有一個大市場突然縮小,那麼危機的來臨必然加速。”正當各國殖民者急於把大量商品傾銷到國外市場時,中國爆發了太平天國革命,這就不能不強烈地震動了英國和整個歐洲,不能不加速英國和歐洲經濟危機的到來。馬克思進一步指出,18世紀以來的曆史經驗表明,歐洲每一次嚴重的革命發生以前,都有工商業危機的出現,而“這種危機的到來總是由英國先發信號,因為它是歐洲工業在世界市場上的代表”。因此,在英國出現危機,就不能不引起歐洲的普遍危機,從而加速整個歐洲一場新的政治大革命的到來。基於上述分析,馬克思科學地預言:“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現代工業體係的即將爆炸的地雷上,使醞釀已久的普遍危機爆發,這個普遍危機一旦擴展到國外,直接隨之而來的將是歐洲大陸的政治革命”。曆史完全證實了馬克思的預言,1857年歐洲爆發了波及世界的危機。
這時,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雖然還不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但它對西方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和東方的民族解放運動,有著重大的影響和意義。對此,馬克思作了高度的評價。他在1858年寫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說:“資產階級社會已經第二次經曆了它的十六世紀,我希望這個十六世紀把它送進墳墓,正象第一個十六世紀給它帶來了生命一樣。資產階級社會的真實任務是建立世界市場(至少是一個輪廓)和以這種市場為基礎的生產。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隨著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的殖民地化,隨著中國和日本的門戶開放,這個過程看來已完成了”。這就是說,中國的門戶開放,是資產階級建立世界市場過程的完成,同時,中國被迫開放門戶,外資入侵而引起的中國革命,意味著資產階級社會即將被送進墳墓。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馬克思就曾興奮地說:“斷定這次中國革命對歐洲的影響一定比俄國的所有戰爭、意大利的宣言[馬克思在這裏是指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領袖馬誌尼號召人民起義的宣言——文作者注]和歐洲大陸上秘密社團所起的影響大得多”。他認為中國革命極大地激勵了世界其他一切好像靜止的地方。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光輝地實現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預言,中國革命已經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社會主義的燦爛陽光已經普照中國大地。在中國,已經永遠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曆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曆史。中國革命的勝利,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也鼓舞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過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前進的信心。中國人民永遠以無比崇敬的心情,紀念偉大的革命導師和朋友馬克思,並且永遠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在馬克思學說的指引下,不斷地把革命推向前進。
原載於《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83年第一期,並被編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