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和發展是20世紀的偉大成就(3 / 3)

在國際上,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主題,國際形勢正在發生著轉折性的變化。從對抗轉向對話,從緊張轉向緩和,已經在全世界成為強大的潮流。這是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在內的各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是社會主義製度本質所決定的。它消滅了剝削階級從而也就消滅了對外侵略的社會根源社會主義國家麵臨著繁重的現代化建設的任務,需要有一個持久和平的國際環境,以便努力發展自己的經濟文化。中國曆來把維護世界和平作為自已對外政策的根本方針,並在憲法中明確規定,“在國際事務中,我們堅定不移的方針是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的崇高目標而奮鬥”。我們倡導並一貫堅持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係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促進各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誠然,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一定時期也曾犯過大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錯誤,但這不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反映。縱觀第二次世界大故後國際形勢的發展,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如果沒有以社會主義國家為核心的全世界人民反對戰爭,反對侵略擴張的持續不斷的鬥爭,就不可能出觀當前這樣由對抗轉向對話、由緊張轉向緩和的轉折性的變化,就不可能形成當前這樣的由不同社會製度、不同經濟模式、不同發展程度的各種力量所組成的多極化世界,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國家、第三世界國家、西方發達國家三種力量相互製約、相互影響、相對穩定的態勢。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鼓吹者否定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聲稱社會主義不起作用,這是根本站不住腳的。社會主義必將進一步推動國際形勢沿著和平與發展的方向前進。

社會主義的曆史潮流是不會改變的,也是不可阻擋的在國內外敵視社會主義的人中,並不都矢口否認社會主義在世界上的影響,也並不都不承認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發展的事實,但他們認為社會主義的弊端和原來潛在的危機現在已充分暴露出來了,一些國家出現的社會動蕩表明了“共產主義將不可避兔地在曆史上衰亡”。有的則從一些國家的急劇變化中得到鼓舞,興高采烈地宣稱這是社會主義的“曆史的終結”。這就不僅提出了怎樣看待社會主義的70年的問題,而且尖銳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曆史命運問題。

不錯,由於社會主義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失誤和原有體製存在著弊端,也由於故後資本主義國家相對穩定地發展和科技進步,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其吸引力有所減弱,但這既不意味著社會上義製度的“失敗,更不是表明曆史航向的逆轉。從理論上說,禮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這是由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所決定的,馬克思所揭示的社會曆史發展規律並沒有過時。從實踐上說,社會主義製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雖然在前進的征途中曆經坎坷,但畢竟站穩了腳,而且發展了,壯大了。”“一球兩製”,這個當今世界的格局,是任何人也無法抹煞的事實。

回顧社會主義70年的曲折發展曆史,我們可以看到,每當曆史發生重大轉折或國際風雲發生急劇變化的時候,那些敵視社會主義的資產者及其代言人都起勁地鼓噪社會主義將失敗滅亡。當國內外敵人聯合圍剿新生的蘇維埃並逼取莫斯科之際,西方資產階級報刊提前慶祝他們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揚言要把蘇聯“從地圖上抹掉”,當德軍打到莫斯料近郊之時,戈倍爾曾下令柏林報紙留下版麵以刊登“特大新聞”。然而,第一個社會主義製度卻在狂風暴雨中屹立、成長,由“一座孤島”發展成為“一片綠洲”。西方現在加緊推行“和平演變戰略”,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西方以武力消火社會主義及其“遏製”政策的失敗。他們的“和平演變”戰略不管會引起怎樣的風波,終究不可能改變曆史的方向。社會主義的發展是曲折的,局部的後退有時也是難以避免的。列寧在談到建設蘇維埃新製度時曾說到:“我們的工作還得不止一次地補做、改做或重做。”社會主義事業是嶄新的事業,社會主義製度是嶄新的製度,它代表了曆史發展的方向在世界一些地方社會劇變、風雲變幻之時,我們更應站在曆史韻高度看問題:社會主義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原載《教學與研究》1989年第6期和《怎樣認識實殘中的社會主義》1990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