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1 / 2)

幸福永遠是人類的追求,人類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實現幸福的理想。但是,什麼是幸福?怎樣才能得到幸福?至今仍有無數的人在苦苦尋找著答案。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幸福是一個經常變幻的不等式:富裕不能帶來幸福,貧窮不能奪走幸福;苦難不會減少幸福,名利也不會增添幸福。人生的礪煉同樣告訴我們,幸福還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矛盾選擇:得到了,你也許並不幸福;失去了,你也許獲得了更多的幸福;接受了,也許是你幸福的損失;給予了,也許給你換來幸福的倍增。所以,今天的你我,即使衣食無憂,功成名就,仍會感到自己並不幸福。很多現代人,即使實現了很多夢想,獲得了很多成功,仍會常常產生這樣的困惑:我是幸福的人嗎?我的幸福究竟在哪裏?

多年以前,國人們傳唱著這樣一首歌:幸福在哪裏?朋友告訴你:

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溫室裏,

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裏……歌詞雖然質樸簡單,卻道出了幸福的真諦:幸福從不拒絕任何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因為幸福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幸福也是對人生的一種品味;幸福是對生命追求的一種回報,幸福更是對人生價值的一種獎勵。

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幸福?雖然古今中外的無數聖賢先哲,為我們提示了無數的至理名言和無數種有意義的選擇,並使無數的人從中獲益。但是今天,一位美國的學者,卻以獨特的理解為當代人做了新的詮釋,廣為人知而備受推崇,他就是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教授泰勒·本-沙哈爾博士。

在世界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不是大鬢的經濟學課程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而是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課。泰勒博士被譽為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講師”和“人生導師”的,他的幸福課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美國、西歐及中國很多家新聞媒體都曾多次進行了報道。泰勒博士的幸福課程被全世界各大企業領袖們譽為“摸得著幸福”的心理課程。

本書濃縮了泰勒博士幸福課程的思想精華,結合當代中國大眾的幸福需求,做了極富啟示的關於人生幸福的思考與解讀。全書從生活的富足為什麼不能帶來幸福這一實際出發,以講授課程的方式對幸福的含義、幸福的感受、幸福的尋找、幸福的實現等關於幸福的話題,做了多角度、多維度的剖析,並介紹了中外現實生活中的眾多案例,是一本極具思想啟迪與人生勵誌意義的生活教科書。

今天,盡管生活無法盡如人意,盡管幸福的感受人人都不同,但沒有人會拒絕幸福的到來。在追求幸福的人生路上,有你有我。期望《哈佛大學的幸福課》,能為每個尋找幸福的人,在未來的日子裏帶來真正的幸福。

侯書森

2008年春天於北京世紀城

緒論:幸福課受到哈佛學生的熱烈歡迎

幸福課在哈佛大學選修課中排名第一

也許有些出人意料,在美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哈佛大學,2006年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被譽為“幸福課”的積極心理學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程《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哈佛大學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TalBen-Shahar)。

在一周兩次的“幸福課”上,大受學生歡迎的泰勒·本-沙哈爾博士沒有大講特講怎麼成功,而是深入淺出地教他的學生如何更快樂、更充實、更幸福。

泰勒自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他說:“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積極心理學課時,隻有8個學生報名,其中,還有2人中途退課。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學生。到了第三次,當學生數目達到850人時,我感到了緊張與不安。特別是學生的家長、爺爺奶奶和那些媒體的朋友們,開始出現在我的課堂上的時候。”泰勒由此成了“哈佛紅人”。哈佛校刊和《波士頓環球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了積極心理學課在哈佛火爆的情景。現在,在哈佛大學,泰勒成為哈佛大學曆史上選課人數最多的老師,五個哈佛學生中,就有一人選修他的課。

積極心理學是美國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麵的一個新的心理學潮流。

眾多媒體報道了積極心理學課程火暴哈佛之後,泰勒也在思考自己的課為何能火起來:“如何解釋哈佛大學等高校對積極心理學熱切的需求?是因為當今的社會抑鬱的人越來越多,還是21世紀的教育或西方的生活方式使然?”據哈佛一項持續6個月的調查發現,學生正麵臨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機。調查稱:過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學生至少有過一次感到非常沮喪、消沉,47%的學生至少有過一次因為太沮喪而無法正常做事,10%的學生稱他們曾經考慮過自殺。這個背景也許就是泰勒的積極心理課受到學生歡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