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舍得舍得,先舍才能得
當年的王海榮,是青海油田的一名普通員工。可如今,他的頭銜是--新加坡RH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十幾年的時間,到底經曆了什麼,讓他從一個普通員工,變成跨國公司的老總呢?
1998年,29歲的王海榮,找了幾個同學和朋友,從青海油田辭職創業。在新加坡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為石油公司提供產品和技術性的服務。例如,提供閥門、鋪設管道等。借助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上漲,石油、天然氣,作為主要能源,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投入也逐年增大的這股東風。他的事業迅速發展,僅僅2年時間,公司淨資產達到500萬。
此時,他發現代理的一種塗料產品很賺錢。於是,建了個自己的加工廠,想賺更多的錢。第一年,工廠銷售額就達到了1000多萬。可到了第二年,因為不懂得銷售額和淨利潤之間的區別,欠款客戶巨多,導致工廠倒閉,損失了幾千萬元。
他又變得一無所有,兩手空空,一切隻能從零開始。他又開始奔波於街頭,為那些海外的石油公司,代理、推銷設備產品。這個過程中,他得知:1969年,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的調節器,是由卡麥隆公司提供的。這家美國的上市公司,有著175年的曆史,是全球石油、天然氣工業的巨頭。一年的銷售額達幾十億美元,在行業內久負盛名。但截至到2001年前,由於種種原因,這家公司,一直徘徊在中國市場之外。
2002年,西氣東輸工程,吸引了卡麥隆公司高層的目光。他們想以此為突破口,打開中國的銷售市場。這是一個多大的工程啊,全世界同行眼光,都虎視眈眈地盯著這塊香噴噴的大蛋糕。王海榮也不想放棄這個機會,可由於自己的公司資金、能力不夠,於是主動找上們來,想和這家公司合作,一同競標。可喀麥隆駐中國首席代表劉誌剛,對王海榮不景氣的小公司,壓根沒有信心。
卡麥隆公司產品的質量雖然NO.1,可是售價卻比別人高出20%,在招標過程中,明顯處於劣勢。加之同行其它競爭對手的抵觸,一度讓劉誌剛打算放棄此行的目的。就在劉誌剛想要放棄的時候,王海榮主動提出:以代理公司的方式,代替劉誌剛招標。此話一出,很多人都認為,這一次,卡麥隆公司的產品沒戲了。第一,產品價格是最貴的。第二,他們的報價過程中,又多了一個中間商。而中間商在運作過程中,一定要加入相關的成本。價格會更高。可是,結果卻出乎所有人預料,卡麥隆公司最終居然以倒數第二的低價,沒有任何爭議的中標了。贏得了西氣東輸工程的長慶市場。一時間,大家都議論紛紛,王海榮這個價錢,到底是怎麼報的呢?
原來,他們公司在運作過程中,沒有加任何利潤。直接以拿到的工廠報價,作為銷售價進行出售。這就意味著,一單20萬美元的生意,王海不但要以進貨價格賣出去,還要搭上時間、人力、成本。並且自己墊付10%的質保金,以此降低競標的價格。這樣一來,損失的全是王海榮自己的錢。商人商人,經商就為做賺錢得利,哪有賠本賺吆喝的主呢?王海榮說:“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如果不這麼做,人家實力那麼強的公司,會和我這個一名不文的小公司合作嗎?”
王海榮舍卻自己幾十萬元的利益,不但為合作夥伴贏得了生意,也為自己贏得了機會。如今,卡麥隆公司在中國的年銷售額,超過一億美元。這其中,有30%--50%,都是由王海榮代理的。2007年,王海榮的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
這正應了那句禪語:舍得,舍得,唯有先舍,才能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