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莽書生強圖鴛侶(1)(3 / 3)

到了觀中,服事小姐上了幡,又到正殿關帝閣燒了香。後至梓潼樓,見此處冷落,沒有遊人,兩個仆人,各自走去頑耍了。不想落在莫誰何眼中,恨不得就趕近前去,與他親熱一番。

因見行止舉動,是個大人家氣象,恐惹是非,不敢相近。想起文昌樓後是董仲舒讀書台,這所在沒人來往,或者這小姐偶然轉到此處遊玩,何不先往台下躲著,等候他來.飽看一回。因是終日在那觀中串熟,路徑無所不知,故此折轉身來,先去隱在讀書台下。這董仲舒當年為江都王相,江都王素性驕倨好勇,仲舒以禮去匡救,江都王遂改行從善。為此揚州建造起此台,塑起神像,就名董仲舒讀書台。這一發不是俗人曉得的,所以人都不到,那知到成就了莫誰何的佛殿奇逢。

且說紫英小姐,到梓潼樓上拈香,見爐中全沒些火氣,終是大人家心性,分付蓮房教伴當們取些火來。蓮房答應下樓叫喚,一個也不見。心裏正焦,不道小便又急起來,東張西望,要尋個方便之處。轉過樓後,穿出一條小徑,顯出一所幽僻去處。隻見竹木交映,有幾塊太湖假山石,玲瓏巧妙,又大又高,石畔斜靠著一株大臘梅樹。蓮房道:"我家花園中,到沒有許多好假山石,也沒有這樣大臘梅。"隨向假山石畔,蹲下去小解。當初陶學士,曾有一首七言色句,卻像為這丫頭做的。詩雲:小小佳人體態柔,臘梅依石轉灣幽。

石榴殼裏紅皮綻,進出珍珠滿地流。

解罷,急急回轉,奔上樓來回覆。紫英正等得不耐煩,埋怨他去得久了。蓮房道:"伴當一個也不見,連轎夫通走開了,小姐將就拜拜罷。"紫英隨向冷爐中拈了香,拜罷起來,蓮房想著後邊景致,要去玩耍,上前說道:"小姐,這樓後有假山樹木,十分幽雅,到好耍子。小姐何不去走走?"紫英道:"你怎生見來?"蓮房道:"才因要小解,方尋到那裏。"紫英道:"不成人的東西,倘被人遇見,可不羞死。"蓮房道:"這所在甚是僻靜,並不見個人影。望去又有個高台,想必台上還有甚景致。"紫英終是孩子家,見說所在好玩耍,又沒有人往來,不合就聽信了。隨下樓穿出小徑,步人讀書台下,果然假山竹木,清幽可喜。轉過太湖石,走上台去看時,卻是小小一座殿宇,中間供著一尊神道。殿外左邊是一座紙爐,右邊設一個大石蓮花盆。

蓮房因起初小解了,走過來淨手。把眼一覷,說道:"小姐你來看這盆中的水,一清徹底,好不潔淨。何不淨淨手兒?

"紫英道:"我手是潔淨的,不消得。"蓮房道:"恁樣好清,就淨一淨手好。"紫英又不合聽了丫頭這話,便走來向盆中淨手,蓮房忙向袖中摸出一方白綢汗巾,遞與小姐拭手。這裏兩人卻正背著淨手耍子,不想莫誰何卻逐步兒閃上台來,仔細飽看。紫英試了手。回過身,麵前卻見站著個少年,吃了一驚,暗自懊悔道:"我是女兒家,不該聽了這丫頭,在此閑走。"低低向蓮房說道:"有人來了,去罷。"欲待移步,蓮房見莫誰何正阻著去路,這丫頭到也活變,說道:"小姐手已淨了,燒了香去罷。"引著紫英倒走入殿裏。紫英也不知董仲舒是甚菩薩,胡亂就拈香禮拜,拜罷轉身出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