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坡村探秘(中三)之秦傳(1 / 2)

秦國位於炎黃大陸西北,和大元朝一山之隔,這一山便是炎黃大陸名山——“秦嶺”

便有秦嶺之南連大元,秦嶺之北渡現秦田的說法。

周朝時,秦國所屬之地,乃是周朝西北封國梁國邊緣之地。聚居夷狄之族。

梁郡王為防夷狄南下,進犯中原,派其寵臣大將軍贏驕,獨守西北。

大將軍贏驕到達西北後,與民休息,團結異族,輕徭薄賦,贏得百姓、夷狄之民的認可。

贏驕獨守梁西北,幾十年間,夷狄之族,南下狩獵之事兒,少之又少,忽略不計。

邊患之疾,得以解決,贏驕功不可沒,梁郡王實行之賞罰政策,與周王朝無二。

為表彰贏驕之勞苦功績,梁郡王便封贏驕以伯爵之位,賜予西北夷狄之地——陝地,為其封地,世襲罔替。

之後幾十年,贏驕為鞏固梁國邊疆,更是大興土木、發展水利、工商並舉,與民休息.....

至贏蒙繼承伯爵之時,也即贏驕之十六世子孫。陝地已成為炎黃大陸,有名的邊茂名地,來往商旅,不知凡幾,貿易之數,不下兆億,稅收收入,累計千億,這也為以後,秦國建立,奠定基底。

周曆8000年,(距今1000年)周天子姬公坤即位,號天陰,由此炎黃百姓,進入了黑暗時代......

周王姬公坤,並非腐敗昏庸之輩,相反英敏神武。早年拜師無崖子,頗得無崖子真傳,尤以帝王禦統之術、權謀之術為甚,更兼有武功奇術。可謂是超凡脫俗。

公坤者性格剛烈,對先祖分封製,嗤之以鼻,先王在位之時,多有提及,怎奈,王室衰微,無暇顧及,更因先王守舊,集權之事,不了了之。

所以,姬公坤即位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收繳諸侯權利,推恩令使之,可是他沒有漢武帝運氣好,也沒選好時機,地位尚未鞏固,便開始集權之事,結果可想而知......

一夜之間,風雲突變,各諸侯,王郡之國,舉兵反周之事兒,猶如星火,燎原之勢,遍及炎黃大地。

周曆9030年,諸侯聯軍,攻入鎬京,周王姬公坤懸梁自縊,至此周王朝退出曆史舞台。

此後170餘年裏,諸侯爭霸,戰火紛飛,致使原本萬國林立的炎黃,至今僅剩下,齊、楚、燕、唐、宋中原五國。

周曆9200年,贏氏贏卓,代梁成王,建立了東起陝關,南低秦嶺,西到大海,北連大漠的封建製國家——“秦國”。

中原五國外加西北秦國西南大元合稱“炎黃七雄”。

數百年戰爭,致使各國兵力、國立衰微,對侵略之事,心有餘而力不足,由此,炎黃便又進入了,500年和平時期......

500年間,因無戰事,各國皆得到長足發展,尤以秦國為首。

贏卓建立秦國之後,秦國曆代帝王依舊遵祖製,農工商並舉,輕徭薄賦、與民休養,改革兵製,大興教育。

短短500年間,秦國已成為,炎黃大陸數一數二的諸侯國。

怎奈人口增長率過高,秦國人口由500年前的1億人口增至10億,現有的國土,已經不能滿足秦國發展的需求。

此時秦王,乃秦太祖贏卓,二十世子孫贏靨,自登基以來,贏靨可謂是雄心勃勃。廢寢忘食,謀劃吞並之事兒。

為了極短時間內,一統炎黃,贏靨聽取秦國謀臣王冕的建議:“先易後難,合縱連橫,分而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