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呀,就算是炸營,也不應該失蹤啊,炸營的時候確實是有士兵互相傷害的情況,可就算是殉職了,也有屍首,你怎麼說是失蹤了呢?”
“所以說這事兒不簡單……大嫂,有酒沒有?我想喝兩口。”
廚房裏的馬家大嫂拿了一瓶悶倒驢遞給了馬誌遠,他們這些當兵的,就喜歡喝個烈酒。越是發愁喝的越烈。
那是在半個月前了,部隊上來了一群新兵蛋子,分到了馬誌遠和沈國傲的這個營。新兵嘛,剛入伍的時候都要好好的訓練一段時間的,部隊裏曆來如此,在做完一些營房裏的常規訓練之後,沈國傲提出帶這幫新兵蛋子做一次野外拉練。
因為時值夏季,在兩位主官也有意識的想做一些野外生存之類的訓練,所以這次野外拉練的距離就遠了點。
那是他們進入山區的第三天,晚上在一座大山的山腰紮營過夜。據一個在路上遇到的山民說這座山叫做古宏山,山上有座廟就叫古宏廟。當時那山民還跟他們說,晚上最好不要在這裏久留,這座山不幹淨。
然而一群當兵的怎麼可能會把這種話當回事?軍人本來就殺氣重,一群氣血方剛的小夥子手上又有槍,有啥不幹淨的也給他平了。紮營的時候還有幾個新兵蛋子開玩笑說如果真的有個倩女幽魂什麼的,一定要抓回來輪流給兄弟們暖被窩,惹得周圍的人一陣哈哈大笑。
馬誌遠自然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種封建迷信的事情,部隊上的人是不信的。在把營盤紮好之後,他就帶著自己的警衛員往山上去了。
馬誌遠是軍校生出身,頗有點知識分子的小愛好。閑暇的時候,就喜歡去一些名勝古跡旅遊訪古。軍人雖然不信什麼佛道,但是廟裏的塑像啊,碑文啊之類的東西都還是有一定的欣賞價值的,反正軍營裏有沈國傲看著,他離開一會兒也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紮營的時間大概是晚上八點,馬誌遠和警衛員不熟悉地形,走了幾次冤枉路,爬到山頂的時候已經有九點半了。
山頂正中矗立著一座不怎麼高大的小廟,廟門上麵的牌匾歪歪斜斜的,似乎隨時都會從門頭上掉下來。在廟外還有一塊石碑,也已經很殘破了。
馬誌遠把手電光照向那塊牌匾,想看看這個小廟的匾額是不是什麼名家所題,然而當他看清上麵的字時卻是愣了一下。原來這座廟根本就不叫什麼“古宏廟”,而是叫做“孤魂廟”。
廟外的石碑也隱約能看出孤魂廟的字樣。
不過這倒也不稀奇,國內很多地方的地名都比較隨意,有什麼標誌性建築之類的,這地方就叫啥了,比如京城很著名的公主墳。
可是後來人們覺得這名字不妥,聽著不吉利,也就拿諧音給改了,比如很多城市建烈士陵園的路就叫“陵園路”,後來為了避晦氣,就改成了“林園路”。揚州著名的\"螺絲結頂\"即\"壘屍及頂\"的諧音。
有這樣一個廟的存在,那山民說這裏不幹淨倒是好理解了,八成此地是有一些關於孤魂怨鬼的傳說吧。
馬誌遠自然是不會在意那些捕風捉影的傳說的,和警衛員一起進廟裏看了看。這孤魂廟裏供奉的並不是佛祖三清什麼的,而是三個青麵獠牙的厲鬼。
有趣的是,居中的塑像身上穿的好似是古代將軍的鎧甲,頭盔托在手上,因為年代久遠塑像也殘破了,從形製上看不出是什麼年代的將軍,左右兩邊的厲鬼同樣是軍伍打扮,一個手中握著三尖兩刃刀,另外一個拿著一把馬鞭。
要不是這青麵獠牙的模樣有點駭人,倒是頗有些關帝廟的感覺。
破舊的供桌早就倒了,香爐更是傾覆於地,地麵上隱約還能看到一些香灰的痕跡,卻也顯然是過了很多年了。
這小廟裏的情景和馬誌遠想象中的實在是有些差異,也沒什麼看下去的興趣,就打算離開了,可是他剛踏出廟門,警衛員就支楞起了耳朵,讓他仔細聽。
一開始馬誌遠還補知道警衛員讓他聽的是什麼,很快,他就明白了,在山下,有一聲聲報數的聲音傳了上來,從方向上看,就是他們紮營的地方。
“這個沈國傲,在搞什麼啊?”
野外拉練,紮營以後通常就不搞軍訓了,畢竟新兵蛋子們也需要適當的休息,拉拉歌,出幾個節目什麼的。通常來說是不會有報數這個項目的,尤其是眼見著都要十點鍾了,就算有節目也該結束了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