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老王爺謀反遭失敗 三酷吏枉殺三千家(3 / 3)

武則天召見蘇珦,厲聲問道:

“幾名老王俱有反狀,卿為何說皆無明顯反狀?”

“神皇,”蘇珦毫無懼色地回答說,“光憑越王貞的密信,不可判其有謀反之罪。那隻是一方證詞,沒有老王爺的回應,這依法不能算罪。”

“卿乃大雅之士,”武則天知道跟蘇珦這樣的老學究說,是對牛彈琴,他不會依附她的旨意。便說,“朕對卿當另有任使,此獄鞠審就不必卿來費心了。”

乃命蘇珦去河西監軍,把對付幾位老王公的擔子,交給了劊子手周興。周興上馬,立收韓王元嘉、魯王靈夔、黃國公撰、常樂長公主等入神都監獄。經過一番苦打成招,謀反罪成立,奏神皇武則天禦筆親點,令賜死於獄中。

陰鷙狠毒的武承嗣,遵照姑母神皇則天的旨意,他也直接參與了對唐室王公的迫害與謀殺。有些重要的王公的鞠審,判刑,流放的生殺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

霍王元軌當時已是七十高齡的垂垂老者,武承嗣命將他裝進囚籠之中,流放黔州。出發不到十天,便死在陳倉。他的兒子江都王緒,被斬首於江都府署。韓王元嘉、魯王靈夔在獄中自盡以後,家產全部抄沒,家人全部被殺或被流放嶺南。韓王元嘉的三個兒子都被斬首。韓王元嘉家中被抄沒時,發現府中藏書極富,凡一萬餘冊,其中若幹冊極為珍貴,為官藏所不及,且都是由韓王親手精心注釋過的。

高宗之弟紀王慎,為人拘謹勤慎,官居剌史之時,頗有善政,庶民百姓曾勒石豎碑頌其德政。從未參與起兵作亂,可以說他無時無刻不極力避免涉及此事。但被武承嗣控以知而不舉之罪。那年他六旬左右,被裝進囚車,暴露於風塵中一個月之久,死於流往巴州的途中,八個兒子徐州剌史東平王李續等全部被殺。司空舒王元名發配利州,雖未死於途中,但到達利州後不到一年,改判死刑,被殺。

接著被殺的有辰州別駕汝南王李煒、連州別駕鄱陽公李甄等宗室十二人,其家人全部被流放。殺宗室鄂州剌史嗣鄭王敬等六人,嗣滕王修琦等免死,流放嶺南。

現在所謂神都洛陽,成了人間地獄。當時情勢之慘烈恐怖真令人無法想象,即合親眼看見,仍然覺得難以相信。王公大卿,最高者至太師、太傅、太保,以及太尉、司徒、司空,皆是皇帝的元老顧問,現在他們的頭顱滾滾落地。學者儒生被鎖鏈牽著,在街上成群結隊趕鴨子般趕著走。王公被貶往遠方,一律裝在囚籠裏,再無人的尊嚴,像牲口般關在籠子裏。囚車轔轔碾過破碎的大街,碾過洛陽人的心頭。更不說他們那些妻室,幼兒,婢女,仆役,哭嚎聲連天震地,伴隨著嫋嫋黃塵,駛向迢迢千裏的草昧未開的南方……

當時文昌左丞狄仁傑為豫州剌史,來俊臣至豫州鞠審越王貞謀反的黨羽,株連者六七百家,籍沒者達五千餘口。司刑隊就要押解這五千餘口的浩蕩隊伍奔赴刑場,狄仁傑攔阻住行刑,立即向武則天密奏道:

“彼皆詿誤,臣欲顯奏,似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伏願陛下寬宥其死罪。”

武則天對狄仁傑有特殊的信任,竟允了狄仁傑所請,寬恕了豫州連坐的六七百家五千餘口,改流豐州。這個龐大的流放隊伍經過狄仁傑曾經留下政績的寧州,寧州百姓父老迎勞道旁,一個個含淚說道:

“這都是咱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一命啊!”

流放者與寧州父老,相攜哭拜於為狄仁傑立的德政碑下,在這裏設祭三日,哭拜三日,而後複行去流放地豐州。

在黑暗之世,百姓們依然看到了一線曦微的燭光。

當時奉命鎮壓越王貞的黨羽的監軍張光輔,尚滯留在豫州。將士恃功逞狂,多有索取。狄仁傑不予答應。

張光輔狗仗人勢地發怒道:

“州剌史敢輕謾元帥嗎?”

“擾亂河南的僅一個越王貞,現在越王貞已經死了,千百萬河南人還得生活啊!”狄仁傑回答。

“喲,照你說來,”張光輔詰難道,“難道越王貞那些黨羽,就可以放任不管了?”

“明公總兵三十萬,”狄仁傑凜然地道,“所誅者理應為越王貞。城中聞官軍至,逾城出降者四麵成蹊,明公縱將士暴掠,殺已降的民眾邀功請賞,流血丹野,這不是殺了成百上千個越王貞嗎!你這是官逼民反,坑害社稷,我恨不得擁有尚方斬馬劍,將你斬首,複雖死如歸。”

張光輔詰難無道,率兵回京師後,奏狄仁傑不遜,輕謾欽命元帥,狄仁傑被左遷複州剌史。

受越王貞起兵討亂株連的宗室王公,還有東莞公李融、江都王李緒、殿中監裴成先等。李融曾遣密使至京城問成均助教高子貢,召宗室王公大臣回京朝拜明堂,究竟能不能回去,高子貢回信道:“來必死。”李融乃稱疾不赴。及至越王貞起兵討亂,遣使相約,東莞公李融倉促不能應,又為府僚臣屬所逼,將越王貞遣來的使者捆綁獻於朝廷,因此擢拜右讚善大夫。但是李融到達神都洛陽後沒幾天,還是被嫋首於市,籍沒其家。成均助教高子貢被誅殺,流放全家老小。江都王李緒、殿中監裴成先(高祖時代宰相裴寂之孫),都被斬首棄市。

另有太平公主的丈夫駙馬都尉薛紹、薛紹的兄長濟州剌史薛顗、薛緒,都因與琅琊王衝有過聯係,曾打造兵器,招募士勇打算起兵,響應起事。薛顗、薛緒兄弟伏誅,薛紹杖屁股一百,關在獄中饑餓至死。

徐敬業的弟弟徐敬真流放繡州,從那裏逃了回來,準備北走亡奔突厥。路過洛陽時,洛州司馬張嗣業、洛陽令張嗣明為其資助差費,送出洛陽城。至定州,徐敬真還是被官吏抓獲,張嗣業聞訊,自縊身死。張嗣明與徐敬真曾廣引海內有學之士,謀劃造反叛逆之事。徐敬真再次落網以後,與洛陽令張嗣明兄弟倆在牢獄中,一頓亂咬,希冀以毒攻毒搞亂朝廷,於是朝野之士為他們所“供出”坐死者甚眾。其中不少人曾是武則天的心腹打手。如上次在河南對狄仁傑逞凶的監軍、內史張光輔,這次遭殃了。洛陽令張嗣明在牢獄中供述說:

“張光輔在征剿豫州時,私自議論圖讖、天文,說過什麼‘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自今不下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的謬論,顯然陰懷反心。”

這可了得,於是不可一世的張光輔與徐敬真、張嗣明等一起梟首棄市,籍沒其家。受此牽連的還有兵部尚書張楚鎦金、陝州剌史郭正一、中書侍郎元萬頃、洛陽令魏元忠,這些人都因徐敬真案牽連被肅政台判處死刑。臨刑時,武則天命中書舍人王隱客騎馬疾駛刑場,宣布赦死流徙嶺南的免死令。赦令宣布以後,當刑者皆歡呼雀躍,跪拜不已,獨洛陽令魏元忠安坐自如。監斬官對魏元忠道:

“魏大人,恭喜,太後下免死赦令了。你起來吧。”

魏元忠兀自坐在那兒,淡淡地回答道:

“虛實未知,哪裏可信!”

這世道是變得什麼都不可相信了。中書舍人王隱客下了馬,再次對魏元忠道:

“魏大人,你可以像他們一樣起來了。”

“等宣敕了再說吧。”魏元忠還是坐在刑台上不動。

待中書舍人宣讀了免死令,魏元忠才徐徐站了起來,跟兵部尚書張金楚等人一道叩首謝不殺之恩。他麵相猶無憂喜之色。是日,本是陰雲四塞,既釋放了張金楚、魏元忠等無罪之人,天色遽然晴朗。

兵部尚書張楚鎦金、陝州剌史郭正一、中書侍郎元萬頃、洛陽令魏元忠等人和他們的家屬,裝在囚籠裏,馬車車輪沉重地碾過洛陽街頭,天空又下起了斜風飄雨。誰也不知這些無罪之罪的朝廷大臣,經過數千流徙之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