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經濟發展需要數量的增長,但不能把經濟發展簡單地等同於數量的增長。要充分運用我國的體製資源、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資源、技術資源以及國外資源等方麵的有利條件和有利因素,推動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同時,發展又必須是可持續的,這樣我們才能保證實現我國發展的長期奮鬥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推進發展中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力,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既積極實現當前發展的目標,又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自然生態係統和社會經濟係統的良性循環,為子孫後代留下充足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空間。
第四,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於各方麵的工作。科學發展觀揭示的是發展的普遍規律,對全國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各地區各部門都要認真貫徹落實。同時,又要充分考慮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發展差異和不同情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實際條件和發展需要有重點、有步驟地采取措施,不能強求一律,搞齊步走、一刀切。關鍵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落實科學發展觀,注重解決自身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更快更好地推動各項事業發展。
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都要自覺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按照科學規律來謀劃發展大計。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遲疑地去改,真正使促進發展的各項工作都經得起曆史和人民的檢驗。
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人口資源環境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人口資源環境工作,都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一定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著眼於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麵發展,著眼於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素質,切實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為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要牢固樹立節約資源的觀念。自然資源隻有節約才能持久利用。要在全社會樹立節約資源的觀念,培育人人節約資源的社會風尚。要在資源開采、加工、運輸、消費等環節建立全過程和全麵節約的管理製度,建立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係和資源節約型社會,逐步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堅決遏製浪費資源、破壞資源的現象,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三是要牢固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和人們生存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基礎。要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能以眼前發展損害長遠利益,不能用局部發展損害全局利益。要在全社會營造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建設環境的良好風氣,增強全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四是要牢固樹立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觀念。自然界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自然就是造福人類。要倍加愛護和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規律。對自然界不能隻講索取不講投入、隻講利用不講建設。發展經濟要充分考慮自然的承載能力和承受能力,堅決禁止過度性放牧、掠奪性采礦、毀滅性砍伐等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的做法。要研究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探索將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納入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體係,建立和維護人與自然相對平衡的關係。
[文獻4]
在清華大學建校九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的發言
清華1966級校友 朱鳳蓉少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學長、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祝賀母校建校90周年!我覺得我又回到了學生時代,到教室上課,在操場上打球跑步,到圖書館搶座位看書,仿佛就發生在昨天。記得入學時係領導說:“工物係的同學是全國各地的佼佼者,都有著遠大的理想,要當愛因斯坦、居裏夫人式的科學家,但我特別要告訴大家,工物係所從事的事業,要隨時準備獻身,要準備默默無聞地在山溝裏幹一輩子。”許多人還記得,1964年10月16日的那個晚上,整個清華園都沸騰了,歡呼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這顆原子顆的爆炸震撼了國內外,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挺直了腰杆。當時的情景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一直激勵我努力學習。4年後,我如願來到核試驗基地工作。
核試驗基地的四周是茫茫戈壁灘,當時的生活條件很差,缺少新鮮蔬菜,沒有幹淨的飲用水,有的是嚴寒、酷暑、風沙。我所遇到的最大困難和挑戰是核武器試驗和診斷中的各種各樣的難題,其中絕大部分無資料可查,當時任務重、時間急、壓力大。感謝母校對我們進行了德智體全麵培養,使我們有理想有毅力去麵對困難,使我們有健康的體魄能很快適應艱苦的生活環境,使我們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去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近40年來,先後有一百多個清華學子在核試驗基地工作。在那裏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艱苦奮鬥,什麼叫無私奉獻,在艱苦困難的工作中,清華學子成熟起來,大部分成為核試驗基地的技術骨幹、學術帶頭人和領導。在基地的清華學子中有一名院士、兩名司令員,四名所長、七名將軍。基地原司令員、工程院院士錢紹鈞1951年入學清華,在基地他不知疲勞,忘我拚搏,作風嚴謹,取得多項重大成果,被授予“國防科技工作模範”榮譽稱號。現任司令範如玉196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物係,現在正帶領基地的全體同誌繼續為祖國國防建設奮鬥不息。在基地工作的清華學長愛國奉獻事跡很多,他們為祖國國防事業獻出了最寶貴的年華,有的學長英年早逝,如今子承父業。我和我的丈夫都是清華學子,長期以來我們的全部精力都投人到工作中,多次獲國家科技獎勵。現在,我們雙雙被授予少將軍銜。說實話,我們是從清華畢業的極普通的學生,僅僅因為我們投身到了一個偉大的事業中,僅僅因為我們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才體現了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
中國的現代化,需要現代化的國防和高水平的國防科技人才。我們欣慰地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清華繼續為國防事業培養和輸送高層次高素質人才,近十幾年為基地培養了九十多名研究生,許多人已成長為科技骨幹和帶頭人。麵對市場經濟,人才的競爭是那麼劇烈。我想對在校的年輕學子說,報效祖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要成為年輕人的楷模,中國的脊梁。
這次返校,看到90歲的母校充滿了朝氣、充滿了活力,我為母校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驕傲!我相信,母校一定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
§§第四章 加強道德修養 錘煉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