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田中光臨遊泳池!毛澤東禮贈楚辭(22)(1 / 3)

王洪文,1935年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郊區一個農民的家庭,自幼務農。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朝鮮戰爭爆發,應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的邀請,中國政府派出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參戰。王洪文於1951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來到朝鮮戰場,先後擔任過警衛員、師通信科通信員。雖說沒有打過仗,總算也上過幾天戰場。當兵五年半,在部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以後,複員到上海工作。

1964年,王洪文調到上海國棉十七廠保衛科工作,任保衛員,也就是個保衛幹事。這裏,成為王洪文從政的開端。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亂世英雄起四方”,王洪文也帶領一班人造了廠黨委的反,成為上海國棉十七廠的“造反領袖”。隨後,又殺上社會,與社會上各單位的造反派組織糾合在一起。當上海各廠的所謂“工人造反派”討論成立“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時,王洪文以“中共黨員”“複員軍人”“保衛科幹部”三塊牌子,贏得了與會者的擁護,順利當選為“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核心組”成員,成為名副其實的“造反司令”。

你別看“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打倒一切”,真正到了群眾組織推選“頭頭”時,還真要找一些曆史清白,頭上沒有“小辮子”可抓的人出麵作頭麵人物呢!造反派組織中曆來缺乏中共黨員,因為黨員、幹部、勞動模範大多都是站在“保黨委”一邊的。這樣王洪文便占了便宜,得以脫穎而出。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推選首領,還要找一個有西漢劉氏血緣關係的放牛娃劉盆子作名義領袖,以資號召。看起來,在中國這個封建傳統延續了幾千年的國家裏,無論是古代的草莽英雄,還是現代的“造反組織”,骨子裏還真都有點“正統觀念”呢!

王洪文成為上海“工總司”負責人後,於1967年開始與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張春橋,中央文革小組成員、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姚文元原為上海《解放日報》編委,“文革”爆發後被越級提拔為上海市委宣傳部長,但並沒有幾天,就又“升任”中央文革小組成員,因此,人們一般不知道他曾任市委宣傳部長一職)姚文元結合在一起,根據張春橋,姚文元的旨意,大鬧上海,大亂上海,搞垮了上海市委,成為在全國都有很高知名度的“工人造反派領袖”。

1967年1月,張春橋、姚文元幕後策劃,王洪文率領“造反派”衝鋒陷陣,刮起了所謂的“一月風暴”,篡奪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黨、政、財、文大權,成立了上海人民公社。因受到毛澤東的批評,遂改名為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張春橋、姚文元是當然的第一、二把手,王洪文作為“工人造反派”的代表人物為第三把手——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奪權”以後的中共上海市委成立後,張春橋任第一書記、姚文元任第二書記、王洪文任書記,依然是第三把手。

在1969年4月召開的中共九大上,王洪文第一次在全黨、全國人民麵前“亮相”。“工人代表”——這在“文化大革命”中是最響亮的牌子,也許是考慮到王洪文的“代表性”,他被推選為中共九大主席團成員。在林彪代表中共中央所作的《政治報告》中,專門提到了王洪文的“造反行動”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曆史上的“重要地位”。林彪念道:“具有革命傳統的上海工人階級,在毛主席和以毛主席為首的無產階級司令部的領導和支持下,挺身而出,同廣大革命群眾、革命幹部聯合起來,於1967年1月自下而上地奪了舊市委、舊市人委中走資派的權力。毛主席及時地總結了上海一月革命風暴的經驗,號召全國:‘無產階級革命派聯合起來,向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奪權!’……”

在4月14日的會議上,毛澤東、林彪講話以後,王洪文作為工人代表第五個發了言。頓時成為引人注目的“新聞人物”。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王洪文當選為中央委員。

也許,在中共九大上,王洪文的發言已經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1年八九月間,毛澤東視察大江南北時,9月10日在上海停留了幾個小時,王洪文作為上海市委書記、上海警備區政治委員,受到毛澤東的接見。當時,林彪反革命集團正布置在上海暗殺毛澤東。“九一三”事件後,王洪文根據中央指示,與南京軍區派到上海的負責人一起,執行了中央關於立即逮捕林彪反革命集團成員王維國(駐上海的空四軍政治委員)、陳勵耘(駐杭州的空五軍政治委員)的任務。事情辦得幹脆利落,想必進一步加深了在毛澤東頭腦裏的印象。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不久,1972年9月,根據毛澤東的提議,王洪文由上海調到中央工作,列席中央政治局會議、國務院會議、中央軍委會議。實際上,從這時起,毛澤東已經開始把王洪文作為新的“接班人”來進行“考察”了。

1973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議,主要議程是為召開中共十大作準備。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會議宣布解放譚震林、李井泉、烏蘭夫等13名老幹部;又決定王洪文、華國鋒、吳德列席中央政治局會議並參加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會議還決定:

由王洪文與張春橋、姚文元一起負責起草中共十大的政治報告;

由王洪文負責黨章修改小組,起草《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向十大提出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草案》。

8月20日,在“中共十大選舉準備委員會”會議上,周恩來宣布,根據毛澤東的意見,王洪文任“十大選舉準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康生、葉劍英、江青、張春橋、李德生任副主任。

此時,毛澤東選擇王洪文為“接班人”的意向已經十分明確了。

在中共十大上,王洪文擔任了大會主席團副主席;在十屆一中全會上,王洪文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至此,王洪文正式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

王洪文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以後,毛澤東曾經對他寄予了厚望,從1973年9月12日到1974年5月29日,毛澤東先後16次讓王洪文陪同,會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便在各種場合樹立他的形象,提高他的知名度,增加他的政治活動經驗。對於毛澤東的這種做法,一位英國記者作了如下評述:“三十八歲的上海造反領袖王洪文,已明白無疑地成為毛的繼承人。毛在中共十大之後每一次會見外國首腦,坐在他兩側的總是周和王。周已七十五歲,是毛的同輩戰友。因此,毛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王是他的接班人。未來的中國,是王洪文的中國。毛顯然已經吸取林彪事件的教訓,不再把接班人的名字寫入中共黨章。但是,毛仍明確地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因為毛畢竟已是八十老翁,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毛在生前指定接班人,為的是在他突然亡故時,可以使人口眾多、派係紛爭激烈的中國,有一個眾所公認的領袖,避免中國的內戰和混亂……”

王洪文,這位在“文化大革命”中發跡,在中共十大上騰飛的“政治明星”的引人注目的崛起,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和評論。

然而,繼林彪以後,毛澤東又一次選錯了接班人。

毛澤東學識淵博,手不釋卷,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馬列經典,國際政治,無不了然於胸,融彙貫通,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既是偉大的革命家,又是偉大的政治家、理論家、哲學家、戰略家、思想家,是一位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曆史於一身,融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為一體,具有雄才大略的偉大領袖和導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