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中美解怨中南海!玄機猶係乒乓球(4)(3 / 3)

原先打算在3月19日舉行華沙會談的日期就在扯皮中給耽誤了。

基辛格在3月20日給國務院發了一個備忘錄,建議立即舉行華沙會談,並主張給斯托塞爾大使的指示要反映總統對更高級會談的積極態度;美方還應該接受雷陽的暗示,即一般的遠東問題也可以討論,而不僅限於傳統的中美雙邊問題。國務院回複說,最早也要到4月8日才能把“經審批”的發言稿擬好。尼克鬆同意了這個方案。

北京在答複中建議4月15日開會。可是,美國國務院又提出,台灣“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定於4月22日訪問華盛頓,因而在訪問前兩個星期或訪問後10天內舉行華沙會談是不明智的,建議4月30日或以後的任何一個時間舉行華沙會談。

信息傳給中國人以後,過了20來天都沒有答複。尼克鬆曾經擔心地問基辛格,是不是中國人又後退了。基辛格苦澀地一笑,答道:“顯然,中國人被我們的拖延激怒了。”整整過了四個星期之後,4月28日,華沙才傳來中國人的答複,提議5月20日舉行第137次會談。尼克鬆馬上批準同意了。基辛格意味深長地對尼克鬆說:“在目前,在周恩來支持西哈努克在北京建立了流亡政府與解放軍,而我軍與南越軍隊正開進鸚鵡嘴,要踏上柬埔寨領土。在這時,中國還同意進一步會談,安排頭號帝國主義的代表進北京,這已經很不尋常了。”

直至5月18日,美軍采取進入柬埔寨的作戰行動已將近三個星期的時候,中國政府授命新華通訊社發表了一個簡要的聲明:鑒於美國政府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中國政府認為按原定5月20日舉行中美大使級會談第137次會議已不適宜。今後何時舉行,將通過雙方聯絡人員另行商定。”

尼克鬆曾請基辛格分析這個聲明。基辛格樂觀地認為,中國人認為“不合適”的隻是舉行會談的日期,而不是舉行會談這一事實。中國人在聲明中還提出了繼續會談的程序。基辛格對尼克鬆寬慰地說:“總統,這樣反而好些。我們開起會來免不了要對罵一通,在柬埔寨的問題他們非嚴厲譴責我們不可。”

尼克鬆剛剛放下心來,想不到就又接到了毛澤東譴責美國“入侵柬埔寨”的“五·二□聲明”。尼克鬆當時的反應真可以用“氣急敗壞,暴跳如雷”來形容。

基辛格很快就給尼克鬆送去一份自己對毛澤東聲明的分析——

實質上……那是一篇非常空洞的聲明。

聲明的中心論點是:小國能夠打敗大國,河內看來必定從中得不到什麼安慰。它沒有提出什麼威脅,沒有承擔什麼義務,對你沒有進行人身攻擊,在有爭議的雙邊問題上避免表態。

從策略上,毛的聲明是要達到這麼幾個目的:

——利用你在柬埔寨的行動大肆宣傳。

——以毛的個人威信加強中國人對西哈努克的支持。

——它尖銳地指出,已有20個(別的)國家承認西哈努克(莫斯科沒有承認西哈努克,而且始終不承認他)。

尼克鬆經基辛格分析以後再瀏覽了一遍毛澤東的聲明,這才覺得把其中慷慨激昂的詞語去掉以後,露出了非常謹慎的實質。尼克鬆這才豁然開朗,省悟到他要在台灣海峽重新部署力量並非良策,而隻會把事情搞糟。毛澤東是留著不少口子以待恢複兩國互相接近的長征;在盛怒之下把這些口子都堵死是一點好處也沒有的。

他覺得自己更離不開這個哈佛教授了。他拿起了電話,想邀基辛格周末去斯坎比島度假。

開拓信息新渠道,中美鴻雁傳信件

基辛格曾經形容,如果說毛澤東讓斯諾上天安門是拿著一把輕劍來傳遞信息的話,尼克鬆卻舉著一柄大錘來傳達他自己的信息。就在斯諾上天安門的前兩天,即9月27日,尼克鬆在對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發表談話,重點談了剛結束不久的約旦危機。尼克鬆有意識地在談話中插進了一段關於中國在世界上的作用和他自己在這裏麵的作用的寓意很深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