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毛澤東談笑試晴雨!“聯合艦隊”遭覆滅(3)(3 / 3)

康生又得到江青的支持,使陳伯達完全處於孤立的境地了。

終於,江青得知毛澤東對陳伯達寫的初稿有過批示,而陳伯達竟不告訴她,更不告訴康生、張春橋、姚文元。

江青、康生大怒,說陳伯達“封鎖毛主席的聲音”!

陳伯達與江青、康生大鬧起來。陳伯達回憶了當時的情景:

在“九大”前,江青和康生出謀劃策,以所謂我“封鎖毛主席的聲音”為借口,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搞了一個大會,到會的人在大廳裏幾乎坐得滿滿的。

江青自己宣布:她是會議主席,“陳伯達作檢討”。

她同康生兩人“你唱我和”。我隻說了一句話便被打斷。

江青說:“陳伯達不作檢討,不讓他說了。”她也不讓參加會議的其他人發言。

當時工作人員一般都穿軍裝,我在會上穿的也一樣。江青提出要摘掉我衣帽上的帽徽領章。

我看,這個會是為打倒我而開的會,沒有什麼可辯,就大喊一聲:“大字報上街!”(即讚成打倒我的大字報上街)。

葉群在會上高呼:“擁護江青同誌!”

江青聯合康生,差一點要把陳伯達打倒了。在這個節骨眼上,最令陳伯達吃驚的是,葉群居然會高呼“擁護江青同誌”。

不過,會議剛剛結束,葉群馬上又悄悄地向“老夫子”打招呼:在那種場合,她隻能那樣喊!

開了那次批評會之後,陳伯達依然不服,他還是寫他的那份政治報告,不願跟康生、張春橋、姚文元合作。

這麼一來,就有了兩份不同的政治報告。毛澤東在這兩份政治報告中必須作出選擇:要麼用陳伯達起草的,要麼用康生、張春橋、姚文元起草的。

借助於江青在背後的活動,康生、張春橋、姚文元起草的政治報告,交由中央討論。這當然意味著他們寫的政治報告一旦獲得通過,將會被大會所采用。

陳伯達在討論的時候,抓住機會,也對他們的稿子提出意見。這時候的張春橋,已經不把他這個“組長”放在眼裏,與他公開吵了起來。

陳伯達是這樣回憶的:

衝突的一次集中的表現,是在“九大”預備時期。我在中央會議上,對康生、張春橋、姚文元等所擬的“九大”政治報告稿(即林彪在“九大”會上念的)提出了這樣的意見:“還是應當搞好生產,發展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盡搞運動,運動,就像伯恩斯坦所說的‘運動是一切,而目的是沒有的’”。

張春橋反駁說:“你說的是‘唯生產力論’!世界上勞動生產率最高的,是一些小國,如盧森堡、比利時等國;你舉的現在中國的例子,也是中小城市……”

毛主席聽了以後,進衛生間。出來後,毛主席說:“考慮在報告上添進陳伯達的意見。”

但是,這麼一來,使江青、康生、張春橋、姚文元異常激怒。

過了兩天,開一個會,對我進行了一個從來沒有的、言詞極其激烈的責斥和批評。

在我倒後,“四人幫”接連不斷地攻擊所謂“唯生產力論”,並反過來對我加封一個所謂“伯恩斯坦”的名義。

陳伯達依然故我,還在寫他的政治報告。他企望自己寫的政治報告,能夠得到毛澤東的讚許。一旦毛澤東認可了,他的稿子就會被采用。他非要爭這口氣不可。這倒不是為了一篇稿子。他知道,一旦康生、張春橋、姚文元的稿子被正式采用,那就意味著他這位“理論家”一錢不值!

與此同時,在釣魚台,康生、張春橋、姚文元也在全力以赴,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他們起草的政治報告。

這是一場激烈的競爭和格鬥——“九大”的帷幕還未拉開,陳伯達跟江青、康生、張春橋、姚文元已在那裏拚搏了!

離“九大”召開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兩派“大秀才”還在那裏鬥法!

陳伯達改了一遍又一遍,總算寫出了政治報告。他恭恭敬敬地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連同他寫的政治報告,裝入一個大牛皮紙口袋。然後,把牛皮紙口袋親手封好,寫上“即呈毛主席”。

往日,他住中南海迎春堂,定然親自走去,送到毛澤東那裏。如今,他住在米糧庫胡同,要見毛澤東已不那麼容易了。他隻得派人送往中南海。

陳伯達在家靜候佳音,他深信,自己如此用心,花了一個月寫出的政治報告,一定會受到毛澤東的嘉許。“九大”一定會用他的稿子。他畢竟是在毛澤東身邊工作多年的“理論家”,寫過那麼多中央文件。他的稿子必定會比康、張、姚的稿子高明得多!

很快有了回音。他派人送去的那個牛皮紙口袋,從中南海退回來了。毛澤東親筆在牛皮紙口袋上寫道:

退伯達同誌

毛澤東

陳伯達以為毛澤東會有親筆信給他,可是他一看那牛皮紙口袋,頓時傻眼了:原封不動,毛澤東沒有拆!

陳伯達如五雷轟頂,毛澤東不拆信,意味著對他的稿子不屑一看!那牛皮紙口袋是他親手封的,他看得出,沒有被拆過!

他拆開牛皮紙口袋,裏麵裝著他給毛澤東寫的那封恭恭敬敬的信……

陳伯達對筆者說:“我當場就哭了,哭得很厲害,很厲害。我一輩子都沒有那樣哭過!我很傷心,很傷心……”

是的,陳伯達是很傷心。

這不僅僅意味著他一個月的心思白費,而且意味著他在與江、康、張、姚的競爭中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