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迎春堂現可疑腳印!陳伯達搬出中南海(9)(3 / 3)

陳伯達得到毛澤東和林彪的好評,他連升兩級。

會議決定補選六名中央政治局委員,陳伯達成為其中之一——陶鑄、陳伯達、康生、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這樣,他從中共“八大”時的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升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會議決定重新選舉中央政治局常委,共選十一人,陳伯達當選。這樣,他從中央政治局委員又升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這十一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字的排列順序,幾經改動,才予正式公布。

最初的名單據陳伯達和王力回憶是: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鄧小平、陳伯達、劉少奇、康生、朱德、李富春、陳雲、陶鑄。

鄧小平怎麼會名列第四呢?因為他在選舉政治局常委時得全票,所以列於毛、林、周之後,居第四。

連中央委員都不是的江青,看到這張名單,大為不滿,她說:“鄧小平過去名列第七。這一回跟著劉少奇犯了錯誤,派了工作組,怎麼反而升到第四位?不行,這樣排不行!”

江青不敢找毛澤東,而是去找林彪,說出自己心中的不滿。江青的話,正是說出了林彪的意思。於是,把鄧小平排到陳伯達之後: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陳伯達、鄧小平、康生、劉少奇、朱德、李富春、陳雲、陶鑄。

江青看了名單,仍不滿意。江青說:“老夫子,書生一個壓不住鄧小平。陶鑄厲害,把陶鑄調上去!”

根據江青的意見、陶鑄從末位一下子升到第四位: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陶鑄、陳伯達、鄧小平、康生、劉少奇、朱德、李富春、陳雲。

這一次排定的名單,成為見報公布的名單,江青開創了中共黨史上的“史無前例”——一個不是中共中央委員的人,竟有那麼大的權力,去改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排列順序!

這麼一來,陳伯達成為中共第五號人物!盡管他自稱“小小老百姓”,實際上已成了一個手握大權的“大首長”。

須知,在1945年中共“七大”,陳伯達成為中央候補委員,按排列順序是第四十七號;1956年在中共“八大”,陳伯達成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排名第二十一號。這一回,他越過了劉少奇,越過了朱德,越過了陳雲,越過了鄧小平,一下子躍為第五號人物。他在黨內舉足輕重了!

第二節 理論家搖身投靠秦城服刑了一生(1)

一場新的激烈的鬥爭,又在中共核心層中展開。三個多月中,毛澤東已接見了1100多萬紅衛兵。陳伯達產生一種強烈的願望:想見一見毛澤東主席!陳伯達的“特殊囚犯”生活,持續到毛澤東去世。

鼎盛之中暗伏著危機

自從成為中共第五號人物,陳伯達名聲大振。寫著“中央文革組長陳伯達收”的信件,從全國各地雪片般飛來。據陳伯達的秘書回憶,差不多每天都收到一麻袋的信!陳伯達從來沒有如此走“紅”過……

這時的陳伯達,有兩位王秘書——王保春和王文耀。

王保春擔任機要秘書,兼任“陳辦”的黨小組組長。他1947年入黨,原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做機要秘書工作。1960年當陳伯達的妻子劉叔晏生孩子時,調他去擔任秘書。

王文耀則是在1965年下半年,調他到陳伯達那裏擔任秘書。

兩“王”也從來沒有這麼忙碌過:一個“王”守著四部電話機,隨時作電話記錄,收看文件、電報、信件;另一個“王”則要跟在陳伯達身邊,時而釣魚台,時而中南海,時而人民大會堂,時而各大專院校。

司機於子雲處於“時刻準備著”的狀態,陳伯達一聲吩咐,不論白天黑夜,轎車隨時要出動。

從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之後,中央文革小組全體成員列席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這麼個“小組”,權力正在無限擴大之中,正在取代中共中央書記處。陳伯達這個“小組長”,手握大權,躊躇滿誌,他與別人不同,在口頭上還在那裏自稱“小小老百姓”“普通老百姓”,掩飾著自己的勃勃政治野心。

陳伯達成為中國的“輿論總管”。他帶著工作組進駐《人民日報》之後,幹了一個月。為了集中力量起草“十六條”,他把《人民日報》交給了代總編唐平鑄。他是《紅旗》的主編。這時,他把《紅旗》交給了關鋒。他作為“輿論總管”,來管《人民日報》,管《紅旗》,管新華通訊社,管中共中央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