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些原則,於若木和醫生替陳雲製訂了食譜。他一天的進餐安排是這樣的:早餐,一杯豆漿,兩片麵包,加少許果醬、黃油,再加一小碗稀粥和一小碟煮花生米。中餐是一葷一蔬一碗飯:葷菜大都是用各種肉做的丸子,即豬肉、牛肉、雞肉或魚做的丸子,大約75克;蔬菜一小碗,大約150克;一碗100克秈米的米飯。晚餐是一個豆製品,一個蔬菜和一碗米飯:一個豆製品是一小碗南豆腐或豆腐幹絲等豆製品菜,大約100克;一蔬是一小碗炒蔬菜,大約150克;一碗秈米飯75克。
這是陳雲每天三餐的基本安排,幾十年來都認真實行,很少破例,每周的食譜隻是調換品種。有一次,他在杭州過春節,身邊工作人員向他要不要改善一下夥食多做幾道菜嚐嚐?陳雲幽默地回答大家說,我天天過年,中午吃“樓外樓”,夜飯吃“天外天”。大家聽了都哈哈笑起來。大家都知道,杭州的“樓外樓”是以做西湖魚聞名的餐館,靈隱寺的“天外天”則是以素菜著稱的餐館,陳雲這樣說的意思還是按老食譜吃,午餐一葷一素,晚餐一豆一蔬。
於若木曾向人介紹說,陳雲愛喝豆漿,豆漿是家庭自製的,每當他出差外地,他們都把一個小石磨子和黃豆帶上,第二天早晨替他做一杯鮮豆漿。有一次,廚師做午餐菜用豆腐作素菜,陳雲見了就問:“怎麼沒有蔬菜呀?”廚師說:“豆腐不是素菜嗎?”陳雲笑笑說:“豆腐是素菜,不是蔬菜。豆腐中蛋白質多,蔬菜中維生素多,這種素菜不好代替那種蔬菜。”廚師恍然大悟,立刻補炒了一小碗蔬菜來。
於若木說,為了使這種比較合理的飲食安排收到好的效果,陳雲還養成了“三不”的習慣:一般不參加宴會,因工作需要非參加不可時,他在筵席上也隻是選擇適合自己吃的菜點稍稍品嚐,回到家裏,還是吃他的一葷一蔬或一豆一蔬;二不吃零食,他除了吃好一日三餐,並在餐後吃些水果外,不吃任何點心或零食;三不喝飲料,他每天隻在午後喝一杯茶水,其他時間隻飲用白開水。
於若木認為,陳雲這種儉樸的飲食生活,對他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她說,他們曾經計算過,陳雲一天飲食總量所提供的各種營養素數量同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我國人群日均營養素攝入量標準大致接近,是營養結構比較平衡的膳食。這種平衡膳食,可以有效防止或減少因飲食營養不當而引起的各種病症,使身體的生理活動保持良好的狀態。陳雲雖然50年代就患有冠心病,但幾十年來,從未出現過心腦血管疾病症狀,身體的其他各項生理指標也長期保持正常,感冒等小毛病也較少發生。這固然有多種原因,但與陳雲數十年堅持科學合理安排飲食生活是很有關係的。
曾有人這樣直問於若木:“你是研究營養學的,陳雲同誌飲食生活完全由您替他安排嗎?”她笑笑說:“不能這麼說,陳雲同誌自己對飲食、營養、養生方麵有自己的體驗和見解,他是從自己的飲食愛好,根據自己的消化能力,再參照營養科學的要求來安排自己的飲食生活的。當然,我們作為他的親屬,同他的保健醫生共同商量一些保健措施。例如,他平時愛喝龍井茶,當我們知道陝西紫陽出產一種富硒茶,就在龍井茶裏配上一些富硒茶。這種茶的硒含量很豐富,而硒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它可以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增強免疫力並抗衰老。又例如,他每天早晨喝豆漿常用蜂蜜作調味劑,我們後來看到一種花粉精,就建議添加花粉精作豆漿調味劑。因為花粉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和多種有益微量元素如鋅、鍺、硒等,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和抗衰老作用。”
有妻如此,陳雲安能不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