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17)(2 / 3)

陳雲於1980年11月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這個論點,對廣大黨員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他隨後還提出下列兩個論點:

就黨的領導機關來說,端正黨風首要的問題是堅持、貫徹執行黨章規定的民主集中製原則。黨內要有民主空氣,應該允許提出和保留不同意見。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的問題。沒有好的黨風,改革是搞不好的。

陳雲非常支持鄧小平提出的關於實事求是地確立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主張。他反複強調,毛澤東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認為,毛澤東有一個無可比擬的功績,就是培養了一代人,包括我們在內。

1981年在討論《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草稿時,陳雲提出,為了更全麵地概括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和功績,應該增加建國以前黨的二十八年曆史的段落。

陳雲從1979年3月到1980年3月,兼任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1979年7月任國務院副總理。

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陳雲提出,要我當國務院財經委員會主任是有問題的,一是體力上完全不行,二是經驗還很有限。他說,要我做工作,我隻能做我認為最必要的工作,隻能量力而行。

陳雲早就主張,分配國民收入,積累和消費的比例要適當。他從來不讚成積累比重過大,即建設擠生活的做法。他也從來不讚成消費的增長超過生產的增長。他在1981年底又提出,一要使十億人民有飯吃,二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如果吃光用光,國家沒有希望。他認為這是經濟工作的大方針,也就是說,積累要控製,消費也要控製,都不能盲目膨脹。

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陳雲主動退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擔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在這期間,他針對經濟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多次指出,搞活經濟是對的,但權力太分散就亂了,搞活也難。他建議中央應該集中必須集中的權力,尤其是財力。他認為,中央的政治權威,要有中央的經濟權威作基礎。沒有中央的經濟權威,中央的政治權威是不鞏固的。

1992年7月,陳雲在《悼念李先念》一文中特別強調,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規模比過去要大得多、複雜得多,過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在當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很多已經不再適用,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學習新的東西,不斷探索和解決新的問題。

陳雲晚年喜歡書法,且喜贈人條幅,內容大都為他的那句著名的座右銘,15字箴言:“不惟上,不惟書,隻惟實,交換、比較、反複。”

1991年5月,在上海,他一連寫三幅,分送朱!基、吳邦國、黃菊。

個人生活規律近於刻板

毛澤東生前這樣評價陳雲:公道、能幹,比較穩當,看問題有眼光、尖銳,能抓到要點。的確,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中,陳雲以嚴謹、自律著稱。他對自己、對別人,待人接物常常刻板到不近人情的程度。

陳雲不收禮,有口皆碑。

他說:“送禮是有求於我,收下後,決定事情必有偏差。”

他曾開玩笑地說:“如果主席、總理給我送禮,我就收,因為他倆沒有求我的事。”

1976年以後,一些老同誌在他的關心下恢複了工作,對陳雲又敬重又感激,為表心意,紛紛來看望他。一次一位老戰友帶來一紙箱葡萄,讓他收下,他決絕地說:“帶回去。”老同誌臉上掛不住,反複推讓,他改口了:“那好,我嚐五顆。”他果真摘了五顆葡萄,然後送友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