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急於求成反冒進!仗義執言受冤屈(16)(3 / 3)

黃克誠、周小舟、周惠、李銳等也到會旁聽。彭真示意李銳做記錄。

毛澤東宣布會議開始,要大家發言。

朱德的發言顯然“沒有擊中要害”,對彭德懷有袒護之心,被毛澤東說了句“隔靴搔癢”給擋了回去。

林彪馬上開口:“他(指彭)這回是招兵買馬,是野心家、陰謀家、偽君子,是馮玉祥式的人物……”林彪是7月23日以後才上山的。他心裏很清楚:這廬山一舉是關鍵時刻,定要保駕立功。他仍然是那樣不動聲色,聲音不緊不慢,話裏卻匕首可見,“在中國,隻有毛主席是英雄,誰也不要想當英雄。”

接著林彪的話茬劉少奇等人就彭德懷在廬山搞“軍事俱樂部”問題進行嚴厲地批判。此刻,周恩來這位以不知疲倦著稱於世的人卻微閉雙目,用手托著下顎,顯得幾分困乏。廬山出現這種局麵,他沒有一點思想準備。作為國務院總理,他對“大躍進”以來出現的問題以及會造成後果的嚴重性,恐怕比誰都更清楚:1958年的“大躍進”實際上是1956年“冒進”的無限製地擴大。他和陳雲的“反冒進”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離右派還有50米了”——這黃牌警告,已相當嚴重。周恩來還能說什麼呢?他隻好檢討“反冒進”的錯誤。在這次廬山會議的“神仙會”階段,從7月12日到22日,他三次找國務院各部開會,談形勢,擺問題,算細賬,特別講到陳雲曆來強調財政、物資、現金三個平衡,認為繼續躍進過分緊張,不能這樣過日子。但是23日之後,“反右傾”已成定勢,他又能如何動作呢?

等幾位同誌發言後,緩緩道來的是毛澤東的漫談,談井岡山,談與敵人的軍事鬥爭,談黨內幾次路線鬥爭,談打長沙、打南昌、打吉安、打贛州,等等。

談這些是為了說明什麼呢?說明你彭德懷曆史上屢犯錯誤!

彭德懷插話:“1934年初,我已經認識到了,還是主席領導的好。過去的事實可作證明,這些我同黃克誠和一些同誌都講過。”

毛澤東說:“李立三多高多大,你不知道,我是知道的。還有,你那個華北局受長江局領導,聽王明的話。高饒事件也陷得很深。”

“糾左比糾右難?第二次王明路線是右的,高饒搞分裂,也是右的;高崗死了,王明到今不認錯……犯路線錯誤,本身不能改,都是要別人來改。在幾次路線錯誤中都搖擺。心裏恨得要死,因為挨了整。今後也很難說。”

彭德懷聽著,強忍著火,終究還是冒了句:“我,我都61歲了!”

是啊,這“今後的生命裏程還能有多長呢”?

毛澤東話鋒一轉,轉向“大躍進”上來了:搞平均主義,無非是想早點進入共產主義……赫魯曉夫很不喜歡我們的人民公社,總有一天還要由我們給他一把梯子讓他下來,否則下不了台。若講物質基礎,西歐比我們雄厚,波蘭、東歐也不錯,但辦食堂、公社就難。他們物質條件好,可惜沒有政治覺悟。中國東部幾億農民,土地少,組織合作社就比較容易,而蘇聯搞集體化就難,地廣人稀,如入無人之境……北戴河會議,高興之中埋伏了不高興,這就造成比例失調,但問題已經在今年5月解決。原來談的19個問題,沒有提反右傾,北京就有人泄了氣……

毛澤東的漫談就這樣在曆史與現實之間隨意轉換。他深深吸了口煙,稍稍提高話音:

“14日給我的信和《紀要》很有功勞。小舟等人主要鋒芒對著自己以外的廬山會議所有的人。要發牢騷,要出氣,要強調失調原因。結果被插了白旗。”

周小舟隨即說了句:“並非出氣問題。”不難看出他心裏憋著氣,但臉上還是浮出了笑。

毛澤東看了他一眼,笑了:“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

接著是片刻的沉默,周圍的人都不再發言,專心傾聽毛澤東的漫談。

毛澤東又講他和彭德懷的關係是“三七開”:“融洽三成,搞不來七成。”彭德懷據理辯解,說自己與毛澤東的關係不能“三七開”,是“對半開”。

“還是三七開吧。”毛澤東毫不讓步。接著,又把話題轉到信上:多次重要時期,從沒寫信給我,為什麼這次要寫信?我同常委之間,同別人,從來沒講過你什麼,為了讓你安心工作,給林彪發“轉業費”(毛澤東說這話的意思是說不讓林彪過多地管部隊的事)。

毛澤東這種別具風趣的漫談,早已把時間拋到了一邊。會議中間沒有休息。大家共進午餐。飯後繼續開會,開了七個小時。

三條保證:彭德懷下山了

8月2日,中共八屆八中全會在廬山開幕。

會議議題為:一,對彭德懷及其同夥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進行批判;二,討論1959年經濟計劃指標調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