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除江都王 施推恩令(3 / 3)

武帝打斷他的話:“朕已做出決定,不再更改,莫再多言。”

韓嫣無奈地退出。

夜,又恢複了平靜。桂月樓的燈光大都熄滅,殿宇重又融入黑暗中。二樓的龍床上,武帝似乎業已睡熟,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一切都是那麼平靜,樓內樓外沒有聲音,更沒有一絲異常。伏身在花叢中的韓嫣,被蚊蟲叮咬得全身奇癢,但他依然忍受著熬煎,憑他的直覺,江都王父子不會就此罷休。在朱大頭之後,還會有第二輪行動。因為今夜是他們最後的機會了,再不下手,就隻有俯首伏誅了,劉非、劉建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在耐心地守候,等待獵物的出現。

四更天的梆鑼聲響過,桂月樓依舊是寧靜如初。韓嫣長長地打了個哈欠,強抬眼皮盯著四周。二樓的臥房內,北牆上那扇木雕八仙過海圖輕輕地向左移動,在無聲無息中,牆上現出了一個洞口。輕手輕腳鑽出一個人來,就像猿猴一樣悄無聲息地摸向了龍床。武帝仍在熟睡中,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毫無所覺。刺客在床前凝視片刻,手中的鋼刀對準床上的武帝胸膛,惡狠狠猛刺下去,“噗”!一股臭血應聲噴濺而出,糊得刺客滿頭滿臉皆是。刺客發出了勝利的笑聲,得意地跺著雙腳:“成功了!我成功了!”

突然間,室內燈火齊明,刺客怔怔地轉過身,威嚴的武帝正怒目而視,手中提著一柄龍泉寶劍,兩名禁軍武士站立兩廂。“劉建,你高興得的太早了。”武帝發出了冷笑。

“你……你沒死!”劉建回頭再看龍床,血汙中隻是個假人,而他所刺中的,隻不過是隻裝滿豬血的豬尿泡。

“劉建,還不俯首就擒。”武帝發出口諭。

劉建此刻已是瘋狂,情知必死何不一搏,帝分心便刺:“昏君,我和你誓不兩立。”

武帝揮劍隔開劉建來刀,下麵飛起一腳,地滾,二武士上前按住,捆了個結結實實。他挺手中刀向武將劉建踢了個滿韓嫣已是跑上樓來:“萬歲,沒驚著聖駕吧?”

武帝微微一笑:“像劉建這樣的酒囊飯袋,朕對付三五個還不在話下,不然那些年隨將軍學武不都就飯吃了。”說罷,二人都不覺笑出聲來。

三日之後,阿明從淮南國和衡山國送信返回,劉安、劉賜隨同到達。阿明先去拜見武帝:“萬歲,小人奉旨下書,所幸不辱使命,劉安、劉賜皆已抵達江都,請聖上旨下。”

“好,事情辦得順利,朕自當封賞。”武帝傳旨,“帶劉安、劉賜來見。”

少時,劉安、劉賜兄弟被帶進桂月樓,他們一見武帝威嚴地坐在正中,登時就傻眼了,二人雙雙跪倒:“不知聖駕在此,多有怠慢,萬歲恕罪。”

“淮南王、衡山王,二位到此有何貴幹哪?”

“這……”劉安支吾一下,“閑來無事,走走親戚而已。”

“你呢?”武帝又問衡山王。

劉賜腦袋已經冒汗:“臣也是如此。”“看來這親戚你們是沒少走哇。”武帝話鋒一轉,聲色俱厲,“你二人是來計議謀反,還不從實招認。”

“沒有的事,臣就是吃了熊心豹膽,也不敢謀逆犯上作亂哪。”劉安矢口否定。

劉賜也依樣畫葫蘆:“為臣決無此事。”

武帝發出冷笑:“帶劉非父子與他二人對質。”

劉非上得堂來垂頭喪氣,劉建卻是一副誓死如歸的氣概。武帝看準劉非弱點,怒喝道:“江都王,以往如何與淮南王、衡山王串通謀反,從實招來,朕自當從輕發落。”

“萬歲,臣罪該萬死,多次與二王勾結,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密謀共同起事奪取天下。”劉非叩頭如搗蒜,“臣是一時糊塗,萬望聖上看在胞親分上,饒臣一條狗命。”

“劉安、劉賜,你二人還有何話說?”武帝逼問。

劉賜明白招認就是死罪:“萬歲,劉非之言不足為憑,他是血口噴人,嫁禍加害為臣。”

“對,”劉安鸚鵡學舌,“江都王是血口噴人。”

劉建在一旁止不住氣惱:“你們這兩個窩囊廢,大丈夫生而何歡死而何懼,做過的事就該承當,方為英雄豪傑。我等便同赴黃泉又能如何,在劉徹麵前要挺起胸膛揚起頭顱。”

劉安見劉非父子一口咬定,情知必死,長歎一聲:“咳!今番休矣。”

武帝再盯住劉賜:“你還想活命否?若能招認,朕尚可從輕發落。”

劉賜明白已是難以抵賴:“萬歲,臣是一時糊塗,受了江都王的蠱惑,乞請饒臣性命。”

劉非一聽就急了:“劉賜,你倒打一耙,要反叛謀逆,是你率先提出,你是主謀。”

“是你!”劉安插話道。

“你!”劉建也不甘示弱。

“好了,不要吵了。”武帝氣得站起身來,“你們四個半斤八兩彼此彼此,沒有一塊好餅。”

四人重又跪好低頭:“萬歲寬恕。”

武帝好一番思忖:“犯上謀反,就當全家抄斬,禍滅九族。”武帝有意停頓下來。

“萬歲開恩哪!”劉非等四人全都日下得真魂出竅,不住地磕頭如搗蒜。

武帝歎口氣:“念在胞親情誼的分上,朕格外從輕發落,廢黜江都王、衡山王和淮南王封號,四人貶為平民,給茅舍三間柴米一擔度日。其地改為江都郡、衡山郡和淮南郡。”

“萬歲,乞請再賜與金銀若幹,否則我等難以活命啊。”劉安等叩頭請求。

“哼!”武帝鼻子裏哼了一聲,“既得隴複望蜀乎,難道非要朕下狠心開殺戒不成。”

劉安等人一聽,漢武帝已經動怒,便不在堅持申請賞賜,否則就丟了小命。於是便趕緊謝恩,屁滾尿流地就逃走了。漢武帝回京之後,吸取了這次事件的教訓,感覺到諸王勢力的強大,一旦聯合起來,就會對朝廷形成威脅。於是便想找個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就頒布了“推恩法”。各諸侯王除了長子能夠繼承王位外,其餘的兒子們也能在原封地內封侯,同時得到封地。這樣一來,原來諸侯的封地就大大削減。

在此基礎上,漢武帝又頒布了“附益法”和“阿黨法”,用來打擊那些不事天子專事諸侯的地方官吏,這幾項立法的推行,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製,使大漢朝的分封製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