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衝白河鄉的種養植業也獲得了極大發展,按此前安嶺同誌的說法,叫“種養專業戶”。
譬如“養豬專業戶”,現在衝白河鄉就有7家養豬專業戶,他們除了做好自己的包產地外,一家人安心養豬,請鄉畜牧站的人做技術顧問,這7家養豬專業戶,最少的養了20餘頭,最多的已經有170餘頭了。
此外還有養牛專業戶、養兔專業戶、養蜂專業戶、養蠶專業戶等。這些專業戶,利用衝白河資源,在第一年裏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這些養殖專業戶裏,大多數都表示來年還要擴大規模。
彙報到這裏,張發庭的聲音嘎然而止。
“衝白河鄉的這些數據,我們會找人專門核實,我想問一問:衝白河鄉既然發展得這樣好,還有沒有問題或困難呢?”李全友雖然也驚歎於衝白河鄉的數字,但他卻是一個認真的人,他想到了其他。
“有!從鄉黨委政府的角度講,衝白河鄉的最大困難,就是地處死角,交通不便。我們鄉是西嶺縣最邊遠的鄉,一條鄉鎮公路等級太低,路況太複雜,有些路段遇到下雨天非常危險。
所以,衝白河鄉迫切希望上級能夠把衝白河的公路修通,同時與鄰省聯係,打通鄰省公路。我們從地圖上研究過,如果從衝白河鄉這兒打通鄰省公路,沿途受惠的鄉鎮將會超過20個,受惠群眾將會超過30萬人。”
對這個公路,張發庭可謂是慮之極深。
“我想問一個,這個公路問題,是你張鄉長想到的,還是有高人指點啊?連受惠鄉鎮與受惠群眾數字都出來了。”張文廣也聽出了意味。
“報告張省長,這種分析方法,是衝白河鄉原黨委書記安嶺同誌告訴我們的。從安嶺同誌時起,他就要求我們每個鄉幹部辦公室要掛兩張地圖,一張中國地圖,一張天西省地圖。至於安書記,則自覺比我們多掛了一張地圖。”張發庭是教師出身,自然知道一張地圖並不是簡單的地名堆積那麼簡單。
“安嶺同誌多一張什麼地圖?”李全友又突然問道。
“世界地圖!”張發庭道。
當後來視察組把這一細節擺放在上層主要首長案頭上時,連上層首長也很感慨:這家夥,真是一個胸懷世界的人啊!
“就這一個困難,還有沒有困難呢?”李全友又問。
“還有就是民眾的困難了。很多民眾都說:現在政策好了,可以出去掙錢了,但是自己卻沒有文化,所以衝白河鄉的幹部群眾特別希望國家大力發展初中高中教育,自己的子弟再怎麼說也要高中畢業,才敢去外麵的世界闖啊!”
“哈哈哈……”張發庭這段話,引來了一陣快樂的笑聲。這衝白河鄉的老百姓,覺悟真有這麼高?
好像是知道大家的疑問似的,張發庭接著說:“民眾之所以有這個想法,還是得益於安嶺書記在時的一些措施,譬如,他對擁有初中畢業文憑的青年農民,就給予了特別的政策,不但免費進入勞務輸出學校培訓,包吃包住,還每天給工錢。而這些人,到了深川等地方後,所掙的錢比小學生比文盲可要高多了。”
“我曾在其他地方調研,發現農村大齡青年想要討一房媳婦頗為困難,不知衝白河鄉有沒有這方麵的問題。”李全友書記又問道。
“哈哈哈……”在座的衝白河鄉幹部,全都快樂地笑了。
“你們笑什麼?”李全友不覺得這個問題有那麼奇怪吧。
“李書記,是這樣的。如果在一年半之前,您來我們衝白河問這個問題,我保證每個人都問不出來,因為這個話題非常沉重。但是現在麼,衝白河鄉的青年農民,可能比西嶺縣城的城鎮青年還要吃香。去年我們在深川打工的農民,就有3人娶了城裏人作媳婦。至於大齡青年,在這一年裏都聚了媳婦,少數還沒娶,也不過是要等到春節期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