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改革年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招收引資,特別是引來“外資”,曾經一段時間,各地政府都出台有招商引資辦法,要求每個行政官員,每年完成或任期內完成多少多少的招商引資任務,甚至還給出了高達2%以上的政府補助。
如果把這個放在安嶺身上獎勵,此前安嶺給敘州引來的2300萬美元,如果按最高標準獎勵的話,安嶺個人可以獲得46萬美元。由此可見各級政府對招商引資的重視。
所以,安嶺當即給安妮打電話,讓她組織一套人馬,立即上馬“東方(華國)食品有限公司”,實際投資以5億美元計,但這個公司,隻有總部在深川,其生產基地將擺放在各地。其中天西南部的生產基地就擺放在敘州,同敘縣糧食局合資,成立“東方(敘州)食品有限公司”。
安嶺的公司體製,一類是“深川”牌,一類是“華國”牌。
打“深川牌”的,指公司未來的主要業務都在深川,其他地方雖有業務,但亦屬深川公司直管,有如貿易公司一樣,在天西省的就吃於“分公司”,它們直接向“東川”負責。
打“華國”牌的,是指公司總部在某地,其他地方的公司,都是總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或合資(控股)子公司,他們業務上受總公司管理或指導,但各下屬公司卻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電話打了之後,安嶺開始設計“東方(敘州)食品有限公司”的相關產品。
企業本身,安妮或胡安、樊興平、惠特妮等人,因成長於西方商業社會,其整體水平可比安嶺強得多,在這方麵安嶺一般不去強調什麼。
但關於未來華國市麵上流行的各類食品,無論是高檔的、中檔的、低檔的,無論是歐式的、美式、日式韓式,或中式的,又或口味方麵酸辣的、酸甜的、鹹鮮的、五香的、奶油的等等,從產品的形式、包裝方麵看,更是數不勝數。
也因為如此,安嶺特別要求自己的企業裏,要加強科研力量。譬如這個“東方(華國)食品有限公司”,就要成立一個“食品研究所”,研究如何洋為中用,推存出新。
關於食品,安嶺見得多,也吃過一些,但夢境裏的他終究不是專業人士,甚至連個“吃貨”都算不上,所以除了泛泛而談外,也沒多少特別的。
而一種食品,哪怕某個山溝裏的臘肉,想要將之變成工業產品,規模化、標準化地生產與包裝,都要進行相應的研究。
但這個問題,整體上並不複雜,應該說龐大的化學工業完全可以為食品工業提供技術支撐,所以這個食品研究所本質上不過是“應用研究”,如何將最新技術用於食品生產。
安嶺現在的條件,比當時在衝白河實在是強多了,衝白河最初時,打電話需要人工轉,到了後期雖然不需要人工轉了,但山區電話線路的效果實在不能保證,刮風下雨時的通話效果特別不好,如果當時要發傳真,那傳真肯定是不夠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