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建築隊出征(2 / 2)

調集大客車不太現實,但卻可以調集解放牌貨車,每輛車能夠載三四十人左右,擠一擠50人也沒問題,當然,行李也得準備兩個車。

西嶺縣其實也沒這麼多車,馬德平隻好把電話打到敘州地委書記張文廣處,張文廣一聽是安嶺的傑作,當即表示立即派駐敘州的省汽車運輸公司第57隊來完成這一任務,將500名農民工人直接送到天西除龍南外的第二個大城市:東山。

57隊經理廖平伯是個妙人,當他親自帶著12輛汽車到達衝白河後,特別提出要與安嶺合一張影。

安嶺當然沒問題。

合影之後,這家夥才說,他的兒子三年前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是他用安嶺的事跡鼓舞兒子,補習一年後才考上了敘州師專,所以,他今天來一是感謝安書記,二是來沾沾安書記的福氣。

也因為這個,在汽車到達後的歡迎晚宴上,安嶺狠狠地灌了廖平伯幾杯酒,老哥老哥地叫個不停。

這酒不是白喝的,因為廖平伯當場表示,此次運輸算是支援衝白河鄉,運輸公司隻收成本價。

在歡送儀式上,安嶺也準備了相機,他把相機交給政務中心會照相的同誌,把整個過程給全程留了下來。

神奇的是,這些照片,後世都進了國家曆史博物館,成了改革與發展的見證。而那些在照片上露了臉的人,也都有著各自耀眼的人生。

建築隊出征,安嶺內心裏才算放下了一件大事。

其實,安嶺想起到衝白河鄉所做之事,還是很愧疚的,他覺得有些對不起衝白河鄉。或許在一般吃瓜群眾眼裏,安書記做得很好啊,哪裏對不起衝白河鄉了?

安嶺說對不起衝白河鄉,確有其事。那就是整個衝白河鄉讀了初中以上的稍為靈光一點的人,都加入了他的“東方家族”,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他安嶺私人的事業而打拚。隻有意識地留了徐維綱等幾個人來領導這個建築隊。

能說安嶺在這件事情上沒有私心麼?

當然,安嶺這種私心沒有人能夠發現,而且發現了也不能說什麼。因為哪怕衝白河鄉這些人才,真要發揮作用,也得走出去。

如果站在衝白河的曆史看,安嶺這樣做,其實也是功德無量,它讓衝白河鄉破天荒地出現了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競爭的企業人才。

安嶺當然也想到了此舉的積極意味。他之所以覺得自己有著私心,卻並不是要排除或反對這種私心,與所有的穿越者一樣,安嶺並不想做一個聖人。

他現在隻是愈來愈覺得,所謂出於“公心”卻未必能將事情辦好,而往往是那些出於私心之舉動,才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安嶺這樣想,並不是覺得“私心”很好而“公心”就不好,而是無論“公心”與“私心”,想要辦好事,都必須得遵守規矩。這個規矩,說到深處就是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