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意思?這些來參加培訓的人,得由培訓學校管吃管住,而且必須保證每人每天二兩肉的夥食水平。
對於多少人參加這個培訓,“東方貿易”也有規定,即1:5,即東方貿易招收1名員工,衝白河鄉要保證5名初中畢業以上農民參加培訓,也即最終可能錄取的標準是20%。
至於住,鄉政府到是有大房子,稍為整修一下,大家住通鋪也行。
除此之外,還要給農民誤工以經濟補助,基本上是每天0.4元的水平,也即一個月以培訓25天計,每個農民每個月還可從鄉政府領到10元誤工補助。
以招收1個工人,東方貿易補助1000元計,5個人吃三個月外加每月50元的誤工補助,差不多300元就去了。
安嶺如何要給自己做如此“苛刻”規定?
說白了,安嶺是想給衝白河的人營造一種氛圍,那就是努力讀書才有前途,有文化的人終將會吃香喝辣。
唯有如此,才能迅速確立衝白河的主導思想。
但是,安嶺的想法很好,張發庭馬上來找他的麻煩了:“安書記,根據與東方貿易簽訂的培養協議,我們鄉的初中以上畢業生,達不到300名啊!”
“什麼,初中生都沒有300名?”安嶺一聽這個消息,實在大出他的意外。
“安書記,初中生肯定不止300名,但有的初中畢業生,每年都有十幾人要去參軍;另外年滿22歲的初中生,大多已經結婚,根據規定,這結了婚的也不要啊。”
“是的,結了婚的肯定不要。”這是安嶺自我設置的界限。畢竟,自己的事業才剛剛起步,如果因為自己的作為,影響了別人的家庭穩定,那才真的不劃算。
所以至少在三五年內,安嶺對於培訓學員的要求,都是比較嚴格的,與部隊挑人差不多,差別在於安嶺並不限製女初中生加入東方貿易。
“那,我們找不夠人啊。”張發庭道。
“這樣吧,你去隔壁布頓公社聯係一下,問問他們公社有沒有興趣,如果他們有興趣,可讓他們把餘下的名額補齊。”安嶺隨意安排道。在安嶺看來,努力完成自己給自己設定的任務才是天經地義的,這是自己“講信用”的好機會呢。
“安書記,你這話說得,他們哪有不感興趣的啊。說不定,他們還會掙得頭破血流的呢。”張發庭道。
“對了,我們有多少人?”安嶺若有所思。
“我們有220人。”
“如果這樣,就從布達公社招收100人吧,條件與我們鄉的人一樣,當然待遇也與我們鄉一樣;兩個鄉的人同吃同住。”
安嶺覺得,自己這樣處理應該非常圓滿。招生範圍,由近及遠,由衝白河到西嶺,再由西嶺到敘州。
但是,安嶺還是把人心給想得太好了。
就在布達鄉選來的100人已經進入培訓三天後,縣長牛健業突然打來電話:“安嶺,你是怎麼搞的,搞一個勞務輸出培訓,竟然都鬧到我這裏來了!其他公社的人說,隻是你衝白河鄉再加一個布達公社就占用了全部300個培訓名額,這不公平!他們要求每個公社平均派人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