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憤怒之下,就要出兵去攻打徐州。
曹操的脾氣本來就像夏天的雷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經過口頭的這一陣宣泄,他內心的不快已經大大消退。而荀彧“況且”之後的後半段言辭,最是打動了他的心。
曹操頓時明白,如果現在去攻打徐州,等於是直接幫劉備一個大忙。本來劉備剛剛接掌徐州,立足不穩,也沒有理順內外部關係,如果聽之任之,說不定會發生重大變故。相反,如果有外部強敵前來侵犯,就會讓整個徐州同仇敵愾,軍民一心。這樣,反而會有助於劉備樹立權威、凝聚人心。而且,以劉備善於籠絡人心的謀略來看,待擊退外敵後,劉備的領導威信就會牢固地樹立起來,也就會成為曹操極其強大的敵人。
曹操想起正是董卓對自己的追捕成就了自己,所以,他決不想讓這一幕重演在劉備身上。於是,曹操明智地放棄了這一念頭。
荀彧再次向曹操建議,還是應該以兗州為基礎,先往東發展,攻打黃巾餘黨。這類人馬不但易於攻破,而且糧草充裕,正好可以取其錢糧為三軍所用,還可以營造為國效力的好名聲。
曹操聽從了,順利掃平潁州、汝州、山東。曹操又再度出兵濮陽,要與呂布決一勝負。
曹操新得猛將許褚,與另一悍將典韋夾擊呂布。呂布不敵敗退,不料城池被富豪田氏獻給曹操,呂布隻能率敗軍往定陶而去。
這個田氏正是前次向曹操詐降之人。但當時他是受呂布、陳宮脅迫,這次主動獻了濮陽。曹操就赦免了田氏舊日之罪。
曹操其實是一個很好打交道的人,隻要你不傷害到他的自尊心,或者說隻要你善於修補他的自尊心,無論你之前曾經多麼重地傷害過他,他都可以既往不咎。但是,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傷害到他的自尊心,他瞬間就會變成了一個卑劣的惡徒,睚眥必報。
這個田氏,曾經害得曹操幾乎命喪濮陽。但這次主動獻城,又觸動了曹操的互惠神經,更讓曹操的自尊心得到了撫慰,所以,田氏居然安然無恙。
曹操趁得勝之勢,又在定陶將呂布擊敗。呂布帶著殘兵敗將,來投徐州劉備。
劉備聞報,當即要派人前去遠迎。
糜竺勸阻說:“呂布是虎狼之徒,決不能收留,收必傷人!”但是互惠原理無處不在,劉備仍然記得上一次曹操退兵的原因。他知道,曹操決不是因為自己的一封信就退兵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呂布出兵抄了曹操的後路。從這個角度來說,徐州其實是呂布救下的。那麼,現在呂布被曹操擊敗,落難來投,徐州就沒有理由拒絕他。而劉備接領徐州之後,心中一直有些愧不敢當。現在呂布來投,劉備覺得,即便是把徐州太守一職讓給呂布,從情理上也是說得通的。
所以,劉備親自率領數千兵馬,到城郭外迎接呂布入城。呂布見了劉備,大大地訴了一通苦水:“某自與王司徒計殺董卓之後,又遭、汜之變,飄零關東,諸侯多不能相容。近因曹賊不仁,侵犯徐州,蒙使君力救陶謙,布因襲兗州以分其勢;不料反墮奸計,敗兵折將。今投使君,共圖大事,未審尊意如何?”
每個人在經曆人生的重大沉浮後都有一種對人傾訴的欲望。呂布的遭遇在三國中可以說是最為波折的,高低起伏,變化多端。但是,由於“自我服務偏見”的存在,呂布並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曲折遭遇,尤其是在對人傾訴時,他必然選擇性地提及那些符合社會主流道德準則的事跡,以引起別人的共鳴。所以,他會對劉備說自己刺董、襲曹,卻不會說自己惡殺丁原、助董為虐。
呂布的訴說,不過是要引發劉備的同情,讓他收留自己。但在劉備聽來,呂布所說的每一個字都像是在控訴,在索取。
劉備承受不住心理的煎熬,隻好主動提出要將徐州讓給呂布。
劉備說:“陶府君新近歸天,無人管領徐州,因此讓我權攝州事。今天幸好將軍來此,我本無德之人,情願將大印讓給將軍您來執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