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沒有開始的結束(1 / 3)

自有記錄起,蘭州就作為一個通向西北的重要關口,孤零地橫陳在眾荒山之間,已有幾千年了。

說起來,這座城市的曆史甚是古老,各式的傳說也時有提及。然而在意它的人卻是不多,隻有那些生於斯長於斯的老人們,對這片土地有著如深的眷戀。

久遠以來,它的通俗作用就是一個各方人士與物資的集散地,一些產自西北的稀缺資源經此而過,而來源於繁華地帶的各式生活生產用具等,也由它輸送到整個大西北散落而居的人們。

而隻有在商人乃至國家的運作下,作為一個聯絡西北的重要商業與政治樞紐,才會稍稍凸顯一下它的地位與價值。

近些年,其發展的規模也尚可,與外界所謂的繁華地帶並沒有太大的脫節,可其依然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無他,就整個華國的版圖而言,蘭州雖是地處於地圖的中央,可對於那些繁華的地帶而言,仍然是地處偏遠的落後區域。城市外圍連亙著十萬荒山,隻要出入,這些荒山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加上這片地區的複雜地勢,即使是作為通向大西北的交通要衝,舊路在不斷地整修,新修路的方案始終在不緊不慢地執行著,可它的出行依然多有不便。

總體而言,城市是在群山之中開辟出來的,因而各式的出路總是盤桓回繞著,而隨著慢慢地發展,整個城市的格局便被逼仄在了一個狹長的盆地中,也狹隘了當地人們的眼界。

如今,普通人們關於它的一些印象也隻停留在一些旅遊風景上,而城市本身凸顯出的一些發展問題始卻終難以解決,於是給人們的整體映象都是荒蠻與落後的。

氣候上,同西北一樣的情況,幹旱也是這裏的主旋律,哪怕這裏隻是通向西北的隘口,並非真正的西北之地。千百年來的風化下,這裏已沒有多少樹木的留存。或許還有些許野草能依然頑強地在山坡上隨風搖曳,然而這裏,隨時間橫陳下去的,隻會剩下黃土的堆積。

春夏之際,這片地區偶爾會有些積雨雲飄過,久違地降些雨水。在雨水的衝刷下,眾山穀間會彙聚出些河流,帶著許多的泥沙一路流淌下去。但隻消過段時日,其兩畔經常會幹得徒留一塗的荒灘敗草,隻在地底深處會有些水係的留存。

若是站在高處俯瞰整個這片區域,入目的便隻有滿眼的荒涼。出來乍到時,或許會覺那漫天的枯黃是造物的雄奇,可時間長了,那千篇一律的枯黃實在讓人感到萎靡,哪怕隻是看到一點綠色,便讓人不由得精神一振。

荒山太多,地勢起伏不定,行路多有不便,而單調連天的黃土隻會讓人覺得乏味,整個人也就困頓了起來,不願意投注過多的力氣去做事,這便是這兒人們的生活寫照。

這裏的人生活節奏都是緩慢的,慢慢地行路,緩緩地做事,不急不躁,似是知道再怎麼激情也敵不過那枯寂的荒涼。

於是他們也願意凡事從簡。為了方便,一大片連山也就用某座荒山之名作為代替,甚至隻是指向一個方位罷了,不願為此費心取名。

每到春分以後,來自朔北的風便會準時地從這裏刮起滾滾的沙塵。也就這段時日,周遭的環境讓人詛咒般地如此惡劣起來。

細微的塵沙漫天浮動飛卷,漸漸彌散到了整個視野所能見的全部景物。周圍的物體近看了尚好,似沒什麼影響,可遠看了,則連整個天空都被遮蔽成了明暗不定的昏黃。

這個時節,唯有城市東部遠郊海拔略高的一片山脈處的視線能夠顯得些許明朗,在近山頂處,向西鳥瞰整座城市,會發現整座城市已被籠罩在了塵沙下,不見了蹤跡。到了夕陽斜照的時候,在殘陽的餘輝下,這一塊位置也就成了明滅的交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