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5000多名軍警,包括29軍的大刀隊、機槍連以及保安隊,再次層層包圍清華園,他們在校園內整整搜了一夜,而黑名單上的學生早已分散避開或改名換姓了。最後,他們便胡亂抓了20多個學生,回去交差。
就在同一天上午,北平憲兵第五隊隊長盛宣中帶領二十中隊憲兵,會同公安局偵緝隊、內六區署巡官長、警察等50餘人,闖入北河沿北京大學三院學生宿舍,大肆搜查,抄走進步書刊、文件、相片等物品近200件,逮捕了地質係、物理係學生三人,拘於憲兵第五隊隊部。在此以前,1000多名軍警還包圍和闖進了中國大學,捕去學生50餘人。師範大學、東北大學也先後遭到搜查,數十人被捕。白色恐怖的2月,北平市被捕者多達200餘人。
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中共北平市委指示北平學生運動中的部分領導骨幹轉移陣地。將姚克廣、郭明秋、孫敬文等人先後調至天津、滄州工作。北平城內由於國民黨反動的血腥鎮壓和少數國民黨禦用教授鼓吹讀書救國論的影響,學生的抗日救亡陣線產生分化,有些人思想動搖彷徨,主張鑽入書齋;有的自由散漫,戀愛第一,放棄工作,甚至個別一度在救國運動中表現非常積極的同學,也在白色恐怖的壓力下退卻了。但是,更多的進步學生被反動派的血腥鎮壓所激怒,竭力主張對反動派的鎮壓予以還擊。“二二九”反逮捕鬥爭的勝利,使他們產生了輕敵思想,一種急躁、盲動的情緒滋長蔓延起來。
3月9日,愛國學生郭清被反動派折磨致死的噩耗從獄中傳來,北平愛國學生悲痛異常,氣憤填膺。郭清,1919年生,山西省靈石縣人,1933年考入河北高中(即十七中)。他努力學習,思想進步,是一位極有愛國熱情的進步青年。在2月反逮捕鬥爭中,郭清因抗議校方開除進步學生被捕入獄。在獄中,軍警企圖從他口中得到學聯負責人的姓名、住址,逼他承認自己是學運領袖,對他嚴刑拷打。郭清拒絕回答。最後因身染重病,得不到治療而慘死獄中。臨終前他說:“我決不怕死,因為我的犧牲是有代價的,我是中國人,所以我必須救中國!”死時,年僅17歲。北平學聯黨團在進步學生的強烈要求下,決定於3月31日在北大三院禮堂舉行追悼大會。
3月31日,參加追悼會的大約千人左右,大多是學生運動中的骨幹(民先隊員)和積極分子。禮堂裏燃著蠟燭,四周布滿各校敬獻的大批花圈和挽聯,平津學聯送來了白布橫幅,上寫:“郭清今日不死,為民族而奮鬥,雖死猶生!”整個會場莊嚴肅穆,充滿沉痛氣氛。東北大學學生王庸自己花錢從棺材店裏租來一口棺材,放在主席台上,棺材前掛著郭清的遺像。會上還散發了《郭清烈士及被迫害的事跡》《告各界同胞書》《告警察及士兵書》等宣傳品。學生代表含著熱淚,宣讀了祭文,祭文中說道:
“我們要把這血淋淋的事實大聲告訴全世界,我們要清算這一筆血債。”
“我們今天在你的靈前宣誓,要踏著你的血跡,一齊前進。”
到會學生個個慷慨激昂,聲淚俱下。最後,大會一致通過決議,要求國民黨當局釋放被捕學生,禁止再出現逮捕學生的事件。
這時,會場外大批軍警、特務、打手包圍了北大三院,並在校門口架設機關槍,禁止學生出入。到會學生憤怒了!有人提議抬棺遊行,立刻得到全場同學的熱烈響應。學聯黨團接受了同學們的意見,臨時確定了遊行路線和隊伍序列。北大三院的大門已為反動軍警封鎖,同學們推倒了北大三院與孔德中學之間的一堵牆,便從孔德中學出去,開始了抬棺遊行。清華、燕京學生打前鋒,北大學生壓後尾,楊學誠等人抬著空棺走在隊伍中間。許多同學拿著追悼郭清的大字橫幅、花圈,唱著《五月的鮮花》等歌曲,參加到遊行隊伍中。隊伍一走出長安街,就被保安隊的摩托車隊追上,截住去路。反動軍警向遊行隊伍橫衝亂打,隊伍被打散,54人被捕。
在學生被捕後,學聯四處奔走,進行營救。一直奔波了兩個星期,才知道他們被關在陸軍監獄。隨後,便發動各校學生,不遺餘力地組織營救。在學聯、民先隊及各方人士的積極營救下,4月13日-5月13日,被捕學生先後被全部釋放。暗無天日的鐵窗生活不但沒有銷蝕學生們的革命意誌,反而使他們磨煉得更加堅強了。出獄後,他們緊握同學們的手,激動地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又可以在一起為抗日救國奮鬥了!”
“三三一”抬棺遊行是白色恐怖下北平青年又一次英勇的行動,它使反動當局受到一定的震動,使廣大群眾進一步認識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真正麵目。但是,這次鬥爭又是一次失策的行動。由於對形勢缺乏正確的估計,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群眾,使敵人費盡心機抓不到的學聯幹部、民先隊骨幹暴露在敵人麵前。有些學生對反動派的鎮壓產生了恐懼情緒,他們感到進步同學的愛國精神雖然可敬,但他們的行動似乎有些過激、有些冒險,為保證自身的安全,他們不再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而埋頭於書本和實驗室了。
從此,北平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進入了異常艱苦困難的境地,暫時出現了低潮。
學運新風辟天地
1936年春,劉少奇受黨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來到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他的到來,對北平學生及整個華北抗日救亡運動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首先,劉少奇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了華北的形勢、河北省委的工作和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狀況。他看到這裏的黨組織仍然存在著左傾錯誤的嚴重影響,成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主要障礙。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他便根據瓦窯堡會議精神,結合華北形勢和黨的狀況,以黨中央代表的身份,提出了黨在華北地區的工作方針:堅持黨中央“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準備自己、組織群眾、聯合一切願意抗日的黨派和階層,建立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