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森是世界有名的拳壇重量級的三冠王。新聞界曾為之驚呼。然而,泰森並不是天生就選擇打拳的。這一勝利是他憑勇氣為自己贏來的。
從紐約的少年犯管教所到卡斯蒂爾街達馬托先生的住所,步行隻需要20分鍾。然而,對於13歲的邁克·泰森來說,這段路程卻顯得漫長而陌生。他的手裏緊緊攥著一封介紹信,那是管教所裏的拳擊教練博比·斯圖爾特寫的,讓他去找卡斯·達馬托先生。達馬托先生是美國拳擊界的一位泰鬥,培養出一批享譽世界的運動員。
達馬托那時已經71歲高齡了,在家中安度晚年,他會給泰森什麼樣的臉色看呢?泰森心中惴惴不安,他第一次體驗到害怕的滋味。
邁克·泰森是在布魯克林黑人聚居區長大的,很小就學會了打架。在同齡的孩子們中間,他長得高大、粗壯、拳頭很硬,打起架來不要命,別人都怕他三分。於是,大孩子們的團夥相中了他,收留了他。他和他們一起搶錢、偷東西,爾後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於是,泰森被警察送進管教所。
進了管教所不久,管教所的拳擊教練博比·斯圖爾特發現了他,認為他很適合打拳。於是,泰森開始了他的拳擊生涯。幾個月練下來,泰森進步得很快,他迅猛、凶狠的出拳引起斯圖爾特由衷的感歎。在一次練習中,泰森把斯圖爾特打倒在地。第二天,斯圖爾特就給了他一封介紹信,讓他去找達馬托先生。
當泰森被帶到達馬托先生的房間時,他怯生生地站在那裏,不知該做些什麼,雙眼直直地望著滿頭白發的拳壇泰鬥。達馬托抬起頭,朝泰森望了一眼,便決定親自收泰森為徒,他對助手說:“這孩子能夠成為世界冠軍。”
來到達馬托身邊後,泰森把全副身心都投入到訓練中去。苦練數載,泰森已是技藝高強,開始走向比賽場了。
16歲的他作為業餘選手參加了幾次較大型的比賽。盡管尚顯幼稚,但他雷霆萬鈞的鐵拳令行家們稱奇,常常是打不滿規定的回合,對手便倒地不起。有報紙把他稱為“少年天才”。
“少年天才”也不是全勝將軍,也有失敗的紀錄,偶爾的失敗在所難免。直到有一天泰森向達馬托吐露了真情:“我有點害怕。站在拳台上,我有時很害怕。”
一個粗壯得像頭猛獅的拳擊手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似乎不可思議。然而達馬托並沒有嘲笑他,而是對他說:“孩子,害怕是很自然的。不害怕的拳擊手並不存在,除非他在說謊,或者是瘋子。”
接著,他向泰森講述了一個英雄和懦夫的故事。他說:“戰爭中英雄和懦夫一起參加戰鬥,子彈從頭上飛過,他們都感到恐懼。爾後,一個向後跑當了逃兵,或者嚇得趴在地上動彈不得;而另一個則控製住自己,抑製住膽怯,爬起來繼續衝鋒。這就是英雄和懦夫的區別。打拳也是如此,拳手都害怕,抑製住這種膽怯並勇猛出擊的人就是英雄,就有希望獲得成功。”
達馬托的話對泰森來說受益匪淺,他牢牢地把它記在了心中,從此戰勝了恐懼,在拳壇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好成績。
麵對困境,再強悍的人也會感到恐懼和煩惱的,然而除了戰勝它們,我們別無選擇,隻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繼續精彩。
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憑一具強壯的軀體。
——卡讚紮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