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她的故事(一)(1 / 1)

我生於一個涼風習習的夜晚,那晚月光皎潔。興奮不已的父親抱著不住啼哭的我,為我取名“明月”二字,希望我以後能如天上明月一般潔白美好。

成長在書香世家,我自幼就酷愛詩詞歌賦,也精通琴棋書畫,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可我從未在人前露過臉,也不想沾染那紅塵俗氣。那時的我多多少少是有點兒清高的,患了文人的一個通病,自命不凡。

那時的我未曾想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句話,終有一天也栽在了這上麵,並且栽得難以自拔。想來祖宗留下來的經典語句,是定有一番道理的。隻歎當時太無知,年輕氣盛罷了。

那日,我屏退了身邊的丫鬟,獨自一人坐在院內的亭中,點了一爐熏香,彈起琴來,彈的正是我最愛的那曲“鳳求凰”。如杜鵑哀轉啼血的樂聲回蕩在偌大的花園內,經久不散。自己也完全沉浸在這悲涼淒然的氛圍中不可自拔,眼角竟不自覺地滾下淚來。

一曲終了,餘音環繞。我睜開了雙眼,被眼前不知何時出現的一塊方帕所嚇。穩了穩心神,由方帕向上看去,卻見一個陌生的麵孔,那透著一絲不羈與秀氣的臉上露出了少許的笑容。

我有些惱怒道:“你可知你攪亂了我剛才的好心情?”

來人略有些抱歉道:“由心而發,就如姑娘一樣,多有得罪,請姑娘你能諒解在下。”

我知他說的是我剛剛無故的流淚,頓時有些不好意思起來,臉上微紅,為避免尷尬,便有些粗魯地搶過他的方帕,胡亂地擦了擦臉。他見之並未說什麼,隻是笑了笑,然後坐在遠處的凳子上。

見我整理好了自己以後,他便開口說道:“想來姑娘就是明大人的女兒,京城中有名的才女,明月,明姑娘了。”語氣平淡,並未有一絲諂媚,就像在與人談論平常事物一般。

“正是小女子,不知公子貴姓。”此時我的語氣也軟了下來,拿出大家閨秀該有的風範,禮貌問道。

“在下隻是一介無名小輩,不足掛齒。今日隻是無意中聽到了姑娘你彈奏的曲子,心生好奇便尋了過來罷了。”

“那公子覺得小女子彈奏的如何?別無它意,隻望公子能指點一二。”

“姑娘謙虛了,在下對音韻隻略懂一二,不過剛剛在下聽姑娘你彈奏的這曲鳳求凰,雖悲哀,卻未及內心,尚不能夠完全的打動人心。想來姑娘你尚未經曆感情之事吧?”

我略紅了臉道:“小女子的確未有意中人。”

“那姑娘覺得從古至今的詩歌中,最傷感的是哪些?”

我不知他為何這麼問,但我還是快速的搜索以前讀過的詩句,像是向他證明自己一般快速說道

“小女子認為從古至今最傷感的詩句無一不是與一個情字有關,正所謂情到深處,難以自拔。就如那唐朝詩人李商隱《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詩仙李白的《秋風詞》,字字可悲,句句催淚;尤以元好問的《摸魚兒?雁秋詞》首段‘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為勝,南宋婉約派詩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也同樣傷情感懷。許多類似的詩句都有傷感之情,小女子在這兒隻能略說一二。”

他聽聞後也露出讚同的神色:“的確如此,愛情這詞一旦觸之,必伴隨著快樂與哀痛。可在下卻認為愛而不得縱然悲哀,但國之哀痛,理想破碎之傷也同樣傷情。就如著名詩人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身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訴諸葛孔明之傷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有大胸懷的張養浩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還有記憶深刻的孔子家語中的一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聽後震驚不已,倒不是不知這些名句,隻是當談及傷感之詞時,自己的腦海中竟隻有男女之情的詩詞,並未思及其他。於是我慚愧道:“公子所言甚是,是小女子眼界狹隘了。”

“姑娘言過其實了……”

就在我們正開心談論時,一個丫鬟跑過來說父親正在找他,請他去大廳入席。原來他是父親的客人。

我與他拜別後,連忙拉住欲走的丫鬟問道:“你可知他是何人?”

丫鬟搖頭道:“小姐,奴婢不知。不過聽老爺喚他‘宋銘’。”

原來是他!難怪……

我望著他離去的背影,臉上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