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
深秋的早晨,長安城內格外冷清,飄零的落葉鋪滿了整條街道,就像一張黃毯一般。零星的燈光,點滴的聲響,使得整個空間顯得靜謐而又蕭條。
都說一個國家的首城麵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國家的興衰。由此可知,這個國家已處在動蕩如浮萍之期。
遠處一陣陣輕脆響亮的馬蹄聲打破了這短暫的寧靜,急促的馬蹄翻卷起一地的落葉,使其如枯木蝴蝶般翩飛,而那馬未有一絲猶豫的馳入宮門。
一個身穿戰甲,風塵仆仆的將士匆匆地邁過宮門,急命般的奔入宮殿,半跪在皇帝麵前,隨即遞上一封急件。
他(皇帝)嚴肅地翻開折子,快速瀏覽後,不禁皺了皺眉,隻見折上寥寥數字,寫著“疆事緊急,與戎狄之戰,死傷無數,恐有被破之勢”。掩上折子,陷入了沉思。
翌日,朝堂上,眾臣紛紛上奏邊事緊急,應立即采取措施,守住要害之地。他又怎會不知那些蠻子想要的不僅僅是幾座邊城而已,其野心之大,想要獨霸中原。無奈卻未有解決之道。頓時朝堂陷入一片靜默之中,眾大臣紛紛埋頭苦想,此時丞相站了出來,拱手道
“臣以為此次我朝之危皆由”怡妃“所起,世人都稱”怡妃“是妲己轉世,紅顏禍水,必害得我百年朝代衰敗下去,求皇上……”
“好了,不要再說了,朕倒沒想到堂堂丞相競聽信市井謠言,把一國之難推在一個女子身上,看來是朕看錯了丞相,來人,將丞相革除官職,押入大牢,聽後處置。”
還有為丞相求情的大臣皆被他押入大牢,眾人皆被他雷厲風行的做法嚇住了,對此事緘口不言,卻不想在民間廣泛傳之,世人都嚷著“殺死妖女,還國太平”。他一怒之下,派出禦林軍抓了許多鬧事者,卻激起了民憤,眾人叫囂著要“推翻政權,重新立國”。整個國家處在內憂外患的境地中。
而後宮中,一名清麗脫俗如畫中走出來的女子此時正擺弄著園中的一盆紫荊花,一舉一動中透著優雅與閑適,此人正是“怡妃”,世人口中的妖女。
她其實很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一生一死,皆在霎那罷了,一個念頭,她便可能與世訣別。對於生死,她倒是看得很開。
修剪完了紫荊花後,她滿意的看了看,便吩咐宮女將其送去皇帝那裏,然後又命人將自己重新梳洗打扮了一番。
穿上她嫁給他的那件紅裝,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全是紅色的世界裏,她展著傾城之姿,歡喜的將手交付與他的手中,而他發誓“此生定不負她”。她信他,可命運無情,生生的將他們分離。
最後一次見他,是在城門上。彼時的她穿著大紅衣袍,衣裙翻飛肆意在冷冽的風中,而她的臉上卻掛著淡淡的微笑。
他們隔著時空相望,他沒有了往日的冷靜,此時隻剩下慌亂與痛楚,而她對他綻以燦爛的笑容,她還記得他曾說最喜歡她笑的模樣,她張口默默地說了句“這一生,我不曾後悔”,而後決絕的跳下了城門,在最後一刻,她回望了他那接近崩潰的模樣,落下了最後一滴眼淚……
“啊!”我驚恐的從床上坐起來,模糊的眼中漸漸顯現出臥室的模樣,拍著胸口,緩了緩呼吸,原來剛才的一切都是夢,而這個夢又是如此的真實,令人分辨不清現實與夢境的區別。回想起那名女子縱身跳下城門的畫麵,隻覺心頭沉悶不已。
後來,我便走到畫室,將那個畫麵畫了出來,不過畫中的女子不是跳下城門,而是撲向火中。紅與黃的對比,死亡與美豔的對比,使得這幅畫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我將這幅畫取名為“傾城”,隨後蓋上了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