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城舊事
本篇故事,民間野史
如有雷同,匪夷所思
獻給每一位心念故鄉的離人
序
對不起,寫序的人忙不過來,暫時沒有序。
零、古城往事
久違的秋風開始掃下落葉,夾雜著田野裏早稻被收割後散發出來的清香,讓人一聞,便知今年又是個豐收的好時節,午後溫暖的陽光一遍遍撫慰著大地,仿佛看透了人們內心的喜悅,讓這樣的天氣,變得更加應景。十幾艘裝滿了稻穀的木船有序地停泊在幾十米寬的河道上,這是今年茸城收成的第一批稻穀,一如以往,要統一運往倉橋,一來檢驗收成質量,二來篩選進貢。
倉橋緊挨著茸城府衙的西邊,主要是作為運糧的碼頭,所以遠遠看去,像極了一個大大的倉庫,碼頭石橋糧倉,地如其名,一望便知。
林員外是這裏的管事,運輸存貯放糧進貢,大小事宜全權負責,幾十年如一日,常常是一頭紮進了工作便忘記了停下,他的世界就沒有了其他。所以為了便於行事,前些日子更是索性購下了當地的頤園,舉家搬了過來。為人正直,做事公允,算是倉橋公認的好官。
頤園不大,對於像林員外這樣等級的地方官而言,大可以好好建個別院,裝飾布置,奢侈享受一番,想必人們也無話可說,所以當日待他拖兒帶女地搬進了那個狹隘窄小的頤園之後,人們都覺得有點太屈就了,如此這樣一番,更是讓老百姓對林員外的高風亮節和樸實清廉讚賞有加。
今天是個很重要的日子,對於從各地運來的首批米糧,林員外往年都會親自打理運作,步步跟進,絲毫不敢大意。但此時此刻,他卻在頤園內堂裏來回踱步,放下了一切繁文俗事,因為眼前還有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好好斟酌,如若處理不當,輕則小命不保,重則整個家族百年基業,都要毀於一旦。
頤園門口站崗的侍衛,個個表情肅穆,聚神著雙眼不斷觀察著四周,氣氛與平時顯得尤為不同。園內巡邏的更是比往日多了幾隊,讓原本就不大的頤園,顯得更加擁擠狹小。而越靠近內堂,就更顯得氣氛不同尋常,五人一個小隊,三步一個侍衛,前前後後將內堂把守得像個鐵籠,可見事態的異常和緊急。
當林大少爺心思雜亂地穿過擁擠的侍衛,推開內堂大門時,看見的是一臉緊張,汗水沾濕了額頭的林員外,而他的對麵,則是坐著一個身上纏滿了紗布,血跡斑斑已經風幹,嘴唇泛白臉無血色的老者。三個人麵麵相覷,靜言無聲。
一聲歎息打破了緊張沉默的格局,林員外看了看自己的兒子,欲言又止,歎息之後隻剩呼吸。坐著的老者卻是露出傷重者少有的淡淡笑容,無力地揮了揮手,示意林員外不必如此,讓他該忙什麼就忙什麼去,命由天注定。
一陣短暫的猶豫過後,林員外定了心神,向著門口走去,沉重的腳步仿佛在述說他內心的糾結,孤寂的背影似乎快要扶不起他耷拉的雙肩,可憐可見。直到悠長的關門聲停止了回音,三人都沒有開口說過一句,仿佛世上的一切言語都在此時失去了意義,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