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智囊全集下(12)(1 / 3)

任文公王莽居攝,巴郡任文公善占,知大亂將作,乃課家人負物百斤,環舍疾走,日數十回。人莫知其故。後四方兵起,逃亡鮮脫者,唯文公大小負糧捷步,悉得免。

(評注:張◇教蔡家兒學走,本此。)◇――用角替換興字的八。

“譯文”

西漢未年,王莽攝攬朝政,巴郡的任文公善於占卜術,知道天下將要大亂,於是,他按照一定的標準,督促家人們背負百斤重的東西,環繞自家的房舍急速奔跑,每天都要跑上幾十次。人們都不知這是為了什麼。後來,兵蜂四起,天下大亂,外出避難的人很少有逃脫的,隻有任文公家無論大人小孩兒都能背著糧食而快速奔跑,才都幸免於難。

東院主者唐未,岐、梁爭長,東院主者知其將亂,日以菽粟作粉,為土塹,附而墁之,增其屋木,一院笑以為狂。亂既作,食盡樵絕,民所窖藏為李氏所奪,皆餓死,主沃粟為糜,毀木為薪,以免。

“譯文”

唐朝未年,岐王李茂貞和梁王朱溫互相爭鬥,人稱"岐、梁爭長。"當時,皇帝行宮的東院,有一個負責管理、維修的人知道天下將要大亂,就整天把豆子、穀子等糧食磨成粉,挖出土溝埋在裏麵,再在上麵塗抹以掩蓋,並在上麵蓋上房屋,而且增加很多房屋的木料,滿院的人都譏笑他,以為他發瘋癲了。等到大亂到來以後,糧食盡,木柴絕,百姓們連藏在地窖裏的東西也被岐王李茂貞奪走,許許多多的人都被餓死了。這時,東院主者扒掉房屋上的木料劈成木柴,挖開土溝拿出糧食,拌上水熬成粥,使不少人得以幸免。

第五倫魏相諸馬既得罪,竇氏益貴盛,皇後兄憲、弟篤喜交通賓客。第五倫上疏曰:"憲椒房之親,典司禁兵,出入省闥,驕佚所自生也。議者以貴戚廢錮,當複以貴戚浣濯之,猶解醒當以酒也。願陛下防其未萌,令憲永保福祿。"憲果以驕縱敗。

(評注:永元(和帝年號。)初,何敞上封事,亦言及此,但在奪沁水公主田園及殺都鄉侯暢之後,跋扈已著,未若倫疏之先見也。)魏相因平恩侯許伯奏封事,言"《春秋》譏世卿,惡宋三世為大夫,及魯季孫之專權,皆危亂國家。自後元以來,祿去王室,政由?宰。今霍光死,子複為大將軍,兄子秉樞機,昆弟、諸婿據權勢、任兵官,光夫人顯及諸女皆通籍長信宮,或夜詔門出入,驕奢放縱,恐寢不製。宜有以損奪其權,破散陰謀,固萬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諸上書者皆為二封,署其一曰"副封",領尚書者先發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魏相複因許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善之,詔相給事中,皆從其議,霍氏殺許後之謀始得上聞。乃罷其三侯,令就第,親屬皆出補吏。

(評注:茂陵徐福"曲突徙薪"之謀,魏相已用之早矣。

《雋不疑傳》雲:大將軍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辭不敢當,久之病免。《劉德傳》雲:大將軍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滿也,後免為庶人,屏居田間。霍光皆欲以女歸二公而二公不受,當炙手炎炎之際,乃能避遠權勢,甘心擯棄,非有高識,孰能及此!觀範明友之禍,益信二公之見為不可及。)

“譯文”

東漢章帝時,馬太後的幾個兄弟先被封為列侯,後以"奢侈逾僭,濁亂聖化"的罪名罷免。之後,竇太後的家族充滿朝廷,其權勢貴盛一時。竇太後之兄竇憲、弟竇篤都喜歡交結賓客。司空第五倫(複姓第五,名倫)對此上疏說:"竇憲是朝廷的外戚,又掌管朝廷的禁軍,可以自由地出入各個官署街門,驕奢淫逸的惡習是相當容易產生的。外邊的人都議論說,當年馬氏貴戚是因奢侈逾僭而廢錮的,現在也應當用竇氏貴戚的奢侈逾僭來洗涮以往,就象要解除醉酒清醒後那種不舒適的感覺還需再用些酒一樣。願陛下能夠對他們還沒有發展到嚴重程度時加以防範,使竇憲能夠永保福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