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智囊全集下(3)(1 / 3)

高麗入貢,使者淩蔑州郡。押伴使臣皆本路管庫,乘勢驕橫,至與鈴轄亢禮。時蘇軾通判杭州,使人謂之曰:"遠方慕化而來,理必恭順。今乃爾暴恣,非汝導之不至是!不悛,當奏之!"押伴者懼,為之小戢。使者發幣於官吏,書稱甲子,公卻之,曰:"高麗於本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亟易書稱熙寧,然後受之。

國朝北方也先殺其主脫脫不花,自稱大元田盛大可汗,遣使入貢。上命群臣議所以稱之者。禮部郎中章綸言:"可汗,乃戎狄極尊之號,今以號也先則非宜。若止稱太師,恐為之慚忿,犯我邊郵。宜因其部落舊號稱為瓦刺王,庶幾得體。"從之。

大同貓兒莊,本北虜入貢正路。成化初年,使有從他路入者,上因守臣之奏,許之。禮部姚文敏公夔奏請宴賞一切殺禮。虜使不悅。姚諭之雲:"故事迤北使臣進貢,俱從正路,朝廷有大禮相待。今爾從小路來,疑非迤北頭目,故隻同他處使臣"。虜使不複有言。

(評注:四公皆得馭虜之體。)

“譯文”

北宋仁宗末年,於闐國使者入朝,路過秦州時,經略使用待外賓之禮招待他。可於闐使者十分驕慢,留住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打壞了賓館的家什器物,放縱他的隨從在集市掠奪飲食,使許多老百姓大白天都緊閉了門戶。鳳翔知府陳希亮聽說了這件事後說:"我經常負責接待契丹使者,了解他們的內情:這些使者最初並不敢強暴橫行,都是做翻譯的人教唆他們的。我按法律重重地治裁他們,翻譯害怕了,契丹的使者就不敢胡做非為。契丹如此,何況於闐這樣的小國呢?"於是他派教練使拿著文書告訴翻譯人員說道:"進入我大宋邊境,有絲毫違犯法律的,我就要一律問斬!"翻譯人員象拿了軍令狀一樣的回去了。子闐使者到達以後,團團拜倒在庭殿之下,陳希亮讓他們坐在兩廊間,供給他們飲食,一直到護送出境,也沒有一個人喧嘩鬧事。

高麗國前來送交貢品,其使者沿途欺淩輕侮州郡官吏,負責接伴高麗使臣的都是本路管庫之類的小官,可他們乘勢驕橫,甚至敢與州級武官相抗禮。當時蘇軾任杭州通判,他讓人告訴那接伴使臣的管庫說:"遠方的高麗是仰慕中華大邦的文明教化而來的,按理說必定應當十分恭順。他們現在如此暴恣,不是你們的教唆不至於會這樣!你們如果不加悔改,我當向皇上稟告你們的罪行!"管庫害怕,稍有收斂。高麗使者把各種禮物向宋朝官吏分發,因他們的文書中自號甲子,沒有用宋朝的年號,故蘇軾沒有接受高麗禮物,說:"高麗向本朝稱臣卻不奉本朝為正朔,我怎麼接受你們的東西呢?"高麗使者急忙重新修改文書稱宋朝熙寧年號,蘇拭這才接受了他們。

明朝景帝年間,北方瓦刺的也先殺其主脫脫不花,自稱大元田盛大可汗,並派遣使臣,來明朝稱臣入貢。景帝命令群臣討論也先大汗的稱謂問題。禮部郎中章綸說:"可汗,是戎狄極尊之號,現在用這個稱號稱謂也先是不相宜的。但若隻稱他為太師,則恐怕他為此羞愧忿恨,並因此侵犯我邊境。故應該用其部落舊號稱為瓦刺王,比較得體。"景帝聽從了這個意見。

大同府的貓兒莊,本來是北國向明朝入貢的正路。明成化初年,北國使者有從其他路途入明朝進貢的,皇上根據守臣的稟奏,允許北國使者從他路入貢。禮部尚書姚公夔(卒後諡號文敏)上書朝廷,要求對北國使臣的宴請賞賜等接待禮節的級別一律降低。北國使臣對此很不高興。姚公敏告訴他們說:"過去西北使臣來進貢,都是從正路而來,朝廷都是用大禮相待。現在你們從小路來,懷疑不是西北的首領,所以隻把你們比同別處使臣。"北使不再有話講了。

蘇子容蘇公子容充北朝生辰國信使,在虜中遇冬至。本朝曆先北朝一日,北朝問公孰是。公曰:"曆家算術小異,遲速不同。如亥時猶是今夕,逾數刻即屬子時,為明日矣。或先或後,各從本朝之曆可也。"虜人深以為然,遂各以其日為節慶賀。使還奏,上喜曰:"此對極中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