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一方經濟,萬不可少農,工,商。
城廂等五縣地處平原,引南潞河之支流灌溉,農業相當發達,待實行定租租田製度後,農業之耕種算是初步穩定下來。然而,關英達卻發現,南潞農業以糧食耕種為主,其餘經濟作物僅僅是自給自足,用南潞王張瑞的話說,典型的小農經濟。就連各貴族,也是多糧食,布匹,少銀兩錢幣。
尤其好笑之是,張瑞要求興辦銀行,十三縣貴族雖然大力支持,卻是多出以糧食和布匹,銀兩居其次。
民風淳樸!關英達隻能以此笑慰南潞王。
“改!必須得改!”張瑞重重說到。
“南潞排斥商業,與南潞能夠自給自足的能力也有所相關。城廂五縣的農業發達,足以支持其餘縣城百姓的生活。這樣既加強了地方人民的凝聚力,卻也失去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可謂有得有失。據屬下了解,南潞人民從貴族到百姓,均認為無商不奸,既然自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又何苦讓奸詐的商人來謀利呢?”關英達將情況告知張瑞到。
“這樣一來,就讓本王來當這個奸商好了。”張瑞無奈的笑到,“聽說平陽境內的南潞貴族,向南潞銀行注入了不少資金?”
“不錯,平陽境內的南潞貴族大多經商,卻在南潞人心中地位不高,其貴族身份也得不到南潞人的承認,充其量就是有很多錢的人而已。他們想必是想通過響應王爺的號召,讓王爺賜與一定的身份。”
“這到有點賣官鬻爵的味道了。”
“看來王爺說的沒錯,我們南潞郡的人,同大周其他地方的人相比,確實有很大的不同,十分簡單,又十分複雜啊!”關英達開了玩笑。
“那你說說,這官爵,本王是賣還是不賣?”
“屬下認為,王爺一定會滿足他們的希望的,一則王爺需要這些錢,也需要這些人,二則王爺愛民如子,肯定不會傷了他們的心。”
“這些人對我們南潞來說,是少不了的商業人才,本王定然不會有負於他們。不過,你到是說說,本王並沒有許諾任何好處,他們為何將這麼大筆錢財注入到銀行?”
“其一,南潞王令中所說,凡是南潞人均需要盡力入股南潞銀行,他們此舉,是表明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其二,王爺之前所說之話,已經深入民心,府兵製度的實行,所有貴族已經對王爺的恩典表示了極大的感激。”
“本王說過什麼話?”張瑞不由好奇的問到。
“凡是為南潞做出過貢獻的,本王一定不會忘記他。盡管一時會有少部分人的利益受損,但是,到最後,本王會加倍的賠償。”
“看來,這群人到是真正的商人,很有眼力,很懂得進行長線投資啊!”張瑞大笑起來。
“王爺,屬下有個建議!”
“說來聽聽。”
“既然南潞郡內十三縣長老等貴族對於商業很是排斥,也怕引起當地人民好吃懶做的習慣,我們大可以保持。而將商業這一塊,交由平陽州境內的南潞商戶來進行操作,既可增加王府收入,也可提高人民生活,還可滿足出資的南潞商戶的利益,並不引起本地貴族的反對。”
“這不失為一個好主意,有詳細的想法嗎?”張瑞來了興趣。
“這是屬下的一個構想,並未來得及進行詳細思考。”關英達撓了撓頭,“本來屬下是來向王爺抱怨的,沒想到被王爺這麼一繞,突然發現銀行的雛形已經形成了。”
“好了,別拍馬屁了!本王授權你設立商會,商會的人員算是王府的官員,領王府俸祿,並享受相等待遇。將幾個出資特別多的報與本王,本王親自授予貴族稱號。”
想了想,張瑞突然說到,“銀行和商會屬於王府,但收入將按入股金額進行分派,每年一次,可以取出,也可以繼續投入。”
“這?”關英達有點摸不到頭腦。
“商業是有風險的。”張瑞笑了笑,“自己做生意,和打著王府的旗號做生意,哪個劃算點?”
“王爺英明!”關英達恍然大悟。
三日後,南潞銀行擬建立南潞商會的消息開始從南潞王府傳出。
經過半月的討論協商,南潞商會宣告正式成立。
在南潞王的刻意重視下,南潞郡內的貴族和百姓開始對商業進行默許。由於商會隸屬於王府,並設置相關管職,南潞郡內十三縣沒有封號的貴族子弟也有一部分通過測試進入了其中。其中,獲利最大的當屬平陽州內的南潞商業大戶。原本不被族人認可的他們,出資最豐厚的十餘人,獲得了王府授予的貴族稱號,並領取了一塊封地。
身份與榮譽!數百年來,南潞郡再次出現了一批新興的貴族。
同時,商會在關英達的帶領下開始高速運轉。
原本由王府管理,各地貴族負責的鹽,油,醬,醋等生活所需,以及相關的作坊,全部統一交由商會。原來各自分散的各項業務,在也商會的幫助下進行了整合,越來越多南潞籍商人,開始將自己大大小小的產業納入南潞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