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參見王爺。”
“免了。”張瑞揮了揮手,“從今天起,你們便正式成為本王的近衛,也將從現在開始直接聽命於本王。練兵前日,用兵一時,希望你們不要讓本王失望。”
“請王爺放心。”十八近衛齊聲說到。
“王爺,咱們大展拳腳的時候終於到了!”李濤忍不住發出了感歎。
“一切才剛剛開始,如今的南潞,比你們想象的更為複雜。”
夜深,少年南潞王與他身邊的三個家臣卻仍然沒有睡意,當安排好第二日的各項事宜後,天已經蒙蒙亮了。
三日後,南潞王即位大典!
陳公公主持大典後宣旨,南潞郡百廢待興,特免其三年賦稅,賞銀萬兩,絹三千匹,布匹若幹。到賀官員使者均是為之一驚,少年南潞王在當今武帝心中之地位,頓時引起了整個大周王朝上層貴族官僚的注意。
周武帝的明確態度,讓張瑞心存感激,不管怎麼樣,自己已經有了施展的餘地。
然而,少年南潞王仍舊麵臨著一個現狀,通往北麓郡的土橋縣駐紮著北麓軍,雲合三縣駐紮著滇西軍,原本由南潞王兼任刺史的平陽州,幾乎已經同南潞郡脫離。除了土橋的北麓軍將領明確表示,隻要南潞軍隊前往接管,北麓軍便會撤回北麓郡。其他兩地來賀的使者壓根就沒有相關的意思,均是大典後就匆匆離去了。
平陽州是朝廷製衡南潞郡的,而南潞郡又是朝廷用來製衡滇西州的,土橋的北麓軍也是為了防止雲合三縣的滇西軍。看來,整個大周王朝的西北邊疆,都處於一種相互製約的境地。或許,自己這個南潞王,便是皇上用來平衡西北的緩衝之地。
不得不佩服帝王之術高明的周武帝,但張瑞卻知道,自己不能處於這種境地,一旦製衡被打破,南潞郡將是第一個受害。
即位後不久的南潞王頒發了一係列的措施,讓所有人都對這個少年南潞王刮目相看。其中最主要的幾項措施,成為了南潞郡日後強大的必要保證。
其一,稅目合一,朝廷賦稅由南潞郡統一上繳,不再另行征收。
其二,製定戶籍管理新製度,重新丈量土地,進行土地改革。
其三,組建王府護衛軍與親衛軍,並在各縣設立預備兵。
其四,成立南潞銀行,鼓勵農戶開展副業,維護商人利益。
其五,成立南潞學堂,八歲以上到十四歲以下南潞籍人必須進學堂學習。
“英達,本王政策可曾觸動了各位長老所代表的南潞貴族的利益?”張瑞在書房中同關英達說到。
“王爺大可放心,南潞王府就是所有南潞貴族的代表,就算是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也不會說什麼的。”
“本王是問你到底觸動沒有,不是問你他們敢不敢說什麼。本王可不想讓如此忠心的子民傷心。”張瑞敲了敲桌子,“為什麼所有南潞貴族都那麼迫切需要南潞王的存在?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忠誠,還因為利益。曆史證明了一點,隻有南潞王才能帶領他們取得名譽,取得利益,並且建立秩序保護這一切。”
頓了頓,張瑞說到:“當今皇上,權衡的是整個天下,而本王,必須權衡整個南潞。如果讓大家覺得我南潞王在一直損害他們的利益,久而久之,他們會如何想,又如何去做呢?”
“王爺英明!”
“但本王更希望每個子民都能在本王的帶領下,過得更好。你說說,貴族與平民的利益是否就是對立的。”張瑞又問到。
“屬下認為,並非對立。”
“哦?有所長進啊!”張瑞笑了笑,“說說看。”
“很簡單,比如說莊稼吧,隻要風調雨順,大獲豐收,那麼不管是耕種的農民,還是租地的貴族,都會獲得比去年多的收入。就像王爺所說,隻有生產力發展了,人民才能獲得更多的財富。”
“你領會到了那一層意思,但你卻故意沒有說出一點,如果農民多收了,那麼糧食的價就低了,這樣算下來,糧食豐收反而容易使農民收入減少。”
“那就需要王爺來解決了。”不等張瑞說完,關英達連忙說到。
“那本王要你們有何用?”張瑞不禁笑罵到。
“屬下是王爺的手腳,專門為王爺辦事。”
“英達啊,這便是本王必須建立南潞銀行的原因!本王必須保證在豐收的時候,南潞的人民不會被那些商人將應得的那部分給剝奪而去。你也許現在還不能完全理會,但是你必須努力的接受本王的思想,因為南潞銀行,本王是決定交給你這個內務總管來管理的。”張瑞拍了拍關英達的肩膀,沉重的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