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古三皇五帝以來,天下分分合合,到始皇重鑄九鼎,實現民族大統,華夏一族成形。又經數朝數代,大周王朝建立,華夏再次統一,更融合了周邊各少數民族,國力日增。
大周曆二百三十一年,周武帝登基的第十七個年頭,整個大周王朝的上上下下,都是一片繁榮景象。周武帝即位前的那場奪位之戰給大周帶來的傷痛,已經讓大多數人淡忘了。
“亡,百姓苦,興,百姓亦苦。”一個十六歲的少年看著眼前那泛著落葉的塘水,輕聲歎到。少年身後立有四名少年,年齡與其相當,態度恭謙,卻個個身著華麗。歎息的少年一身素服,舉首投足之間,處處透露著名門風範。
西北張家,乃大周八大世家之一,世襲昌平王,鎮守西北邊陲。當今昌平王更是封為太師,為周武帝之臂膀,權傾朝野。少年也姓張,是當今昌平王的親孫,名瑞。張瑞自小生長在西北的昌平王府,過慣錦衣玉食的生活,與王府的其他少年不同,張瑞並不喜歡為了展現自己的身份,而故意去過豪華奢侈的生活。
一歲識字,三歲作文,五歲即賦,八歲才冠西北,十二歲曾隨昌平王進京麵聖,於朝堂之上十步做詩。昌平王曾歎到,瑞雖我孫,卻不能繼承我昌平爵位,實是我張家之遺憾。你說這張瑞自小倍受其祖父關愛,並且聰慧過人,為何這昌平王卻有這樣的說法。這就得從張瑞的母親說起了。
張瑞之母乃南潞郡主,世襲南潞王的獨女。南潞王在十數年前的那場戰亂中喪生,後來周武帝恩典,在南潞郡主誕下張瑞即冊封他為下任南潞王,準其滿十六即王位。所以,盡管張瑞優秀如斯,卻也再難以繼承昌平王位。
此刻,從池塘對岸遊來幾隻白鵝,嘎嘎的叫著,蕩漾起陣陣水紋。隻聽見張瑞身後一個少年叫了起來:“王爺,看啊,鵝,鵝,鵝。”說罷嗬嗬笑了起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胡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是王爺五歲那年所作之詩歌吧?”另一個少年附和到。
張瑞不由笑了起來,身後的這四個少年,從小便和他生活在一起,更將一生與自己相伴,名為主仆,卻勝似兄弟。
高建峰,18歲,南潞王府世襲護衛大將軍之子。
關英達,17歲,南潞王府世襲內務總管之子。
李濤,17歲,南潞王府世襲親衛左將軍之子。
李傑,17歲,南潞王府世襲親衛右將軍之子。
“你們幾個,別張口王爺閉口王爺的,在聖旨沒有到達昌平王府之前,你們還是叫我侯爺吧。再說這侯爺的爵位,可是我憑借才學從皇上那得來的,怪舍不得的。”
“是,小侯爺。”性格最為活潑的李傑連忙接口答道,也就是此人看到鵝後最先嚷嚷的,“不過,一向謙虛的小侯爺,看來還是有那麼點沽名釣譽啊。”
“小子,找打是不?”張瑞伸手看似就要打向李傑,手舉到半空卻停住了,看到已經躲到高建峰身後的李傑,自己不由的笑罵道,“躲什麼躲,還真是嘴快跑得更快。看我抓到了怎麼收拾你。”
“抓不到,就是抓不到。”李傑躲在高建峰身後朝張瑞作起了鬼臉,還高聲說到,“不準讓大哥他們幫忙,不然就不是我們未來的南潞王。”
看著傻乎乎的李傑居然提出了這麼個要求,高建峰等人不禁無奈的搖了搖頭,都在歎息這個四弟真是一點教訓都吸收不到啊。作為南潞王府的四大家臣,不管南潞王有什麼要求,他們都是必須無條件的接受,李傑卻還自作聰明的去挑戰自小就以聰慧著稱的少男南潞王,這和找死有什麼區別呢?
“我答應你,不讓他們幫忙就是了,你就準備好接受本侯爺的怒火吧!”
“來啊,看你這次怎麼抓到我!”李傑像猴子一樣串跳在三個哥哥的身後,卻不見張瑞有任何動作,隻是一臉邪笑的看著自己,不由的心裏發毛。
“右將軍聽命!”張瑞猛的叫到。
“屬下在!”李傑條件反射般的應聲而跪,瞬間暗歎一聲糟糕。
“小傑啊,看來你是肯定要被我抓到了喔。”張瑞不緊不慢的說到,慢慢的移動著步伐朝李傑走過去。
“耍詐!你耍詐!”李傑不服氣的跪在地上抗辯到。
“我可曾叫他三人幫忙?”
“不曾,可是——”李傑無言的放棄了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