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成吉思汗魂歸六盤山(2 / 2)

成吉思汗用兵如神,軍事天才,的確如此,並非虛談。他一生共消滅了四十個國家,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後平定了西夏。

那時在中國的西北一帶地區,各民族分散居住,既沒有獨立的文化體係,又沒有結成永久的國家團體,民族這間彼此相互猜忌,相互仇視,互為仇敵,縱使一些部落勉強聯絡起來,都免不了產生矛盾,發生衝突和戰爭,以失敗而告終,時間總是不會長久。

成吉思汗就是在這種曆史條件下,乘機崛起,平定了蒙古的各個落部,消滅了許多敵對國家,建立了一個初具規模,疆域寬廣的國家。

在蒙古大軍裏,人才濟濟,大都是那個時代的精英,武將如四位傑出的將領,文臣如學識淵博,治國有方的耶律楚材,成吉思汗對他們都任用得當,讓他們在各自的職位上充分發揮才能,推動了曆史的發展。

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誠然是多方麵的,但是他所創製的蒙古兵役製度,與眾不同,在曆史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蒙古人從小就參加打獵活動,學習騎馬和射箭,因此蒙古的騎兵非常精科,所向無敵。蒙古騎兵,每個人都預備了三四匹馬,可以彼此互相替換,因此得以整天馳騁,一日千裏,非常迅速。

騎兵遠征的時候,每當遇到緊急軍事情況,隻用馬奶以及幹酪為食物;或者刺殺馬馬匹,放出馬血,用以飲用和充饑,可以支撐十天的時間不會饑渴,所以蒙古騎兵行軍非常迅速,猶如閃電一樣橫掃世界。

蒙古大軍編製的軍隊,以十為單位遞進,每十個人為一個隊,隊長叫做十戶;每十戶以上為一個百戶,統領十戶即一百人;每百戶以上有為一個千戶,統領百戶即一千人;每千戶以上為一個萬戶,萬戶直接歸大汗管轄。

這些大小首領,對他們的部下,都擁有無限的權力,部下無論什麼事,都必須先報告首領後才能采取行動,各位首領召集部下民眾時,不得遲到和推諉,如果違抗軍令,無論關係如何,地位如何,都必須嚴加懲罰。

蒙古騎兵雖然長期跟隨大軍出征打仗,仍然要向部落納稅,騎兵出征時,必須命令他們的妻子和兒女看完家園,每年必須完成應交納的稅收數額,因此得以保證蒙古軍隊長年征戰,卻軍餉仍然不至於缺乏。

這些內容我們在這裏暫且不必過多敘述。再說成吉思汗逝世歸天以後,就在征途中蒙古大軍的營地裏,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窩闊台連夜首先趕來,察合台和拖雷等人也陸續到達了這裏,成吉思汗的三個兒子全部到達,就由蒙古部落的各位王公大臣,各位將領等人,在吉魯爾河召開大會,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推舉窩闊台為大汗,接替成吉思汗的汗位。

因為成吉思汗還在世的時候,製定了一條特定的法規,就是凡蒙古大汗,每當原來的大汗死亡,新的大汗繼承汗位的時候,必須由各位王公大臣,各位將領,以及所屬各部落的首領,專門召開會議,共同協商推舉,才能得以繼承汗位,這種會議在曆史上叫做“庫裏爾泰會。”

因為有了這項法規,所以窩闊台雖然成吉思汗已經宣布,但是也要經過“庫裏爾泰會”通過,才能得以正式繼承汗位。我們在這裏加以詳細敘述,也是為敘述以後的內容作必要的準備。

窩闊台登上汗位以後,更加重用耶律楚材,耶律楚材認為蒙古原有的法規過於簡略,不能足夠地顯示出大汗的威嚴,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提請窩闊台汗重新增加和修改宮廷朝拜的禮儀。

窩闊台汗自然樂於依從耶律楚材的提議,就由楚材參加修訂宮廷朝拜禮儀,命令皇族中的各位王公大臣為尊敬的長輩,全部參加在宮廷裏排列班次,朝拜大汗,共同高呼大汗萬歲。

蒙古尊稱成吉思汗為元太祖,窩闊台為元太宗,這些都是元朝蒙古大軍統一中國以後才追加的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