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處理心理空間的境界(1 / 3)

多一點接受。

隻有你意識中充滿了接納,世界才會在你心中顯得無比美好,苦味在你口中才會變得甘之如飴,苦釀才會在你口中變成瓊漿玉液。你會情不自禁地向往到鄉村一遊,同蝴蝶一道飛舞,同魚兒一道戲水,同鳥兒一道鳴唱。你可以同富翁們比富足,賽歡樂。你可以自豪地對他們說:“美好產生出來的幸福遠遠超過了金錢產生出來的幸福,金錢屬於你們,你們隻能自己享用,而美好屬於上蒼,可把它施與眾生!”

上蒼賜給我們的一切,首先,我們都應無條件的接受。許多人都隻能按受對他有利的條件,而不能接受看似不利的因素。其實,失敗的人主要是沒有搞清楚,一切不利的因素才正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正是我們存在的價值。

大海的博大是因為接受。高山的雄偉是因為接受。一個人不能接受現實,他就會生出抵觸情緒,就會產生偏執和狹隘,就會與環境作對,與他人不和,就會不利於快速成長。

接納是勇敢的象征。接納給我力量,使我做出明智的抉擇。接納現實不等於喜歡現狀。接納不是選擇待在恐懼裏,接納不是選擇待在憤怒裏。想要接納,就得對自己、別人和生命的過程保持耐心。

你所有的財富,不會超過人的思維格局。如果你隻想在工作中混一口飯吃,那麼你就永遠隻能在溫飽線上生活。一個人的成敗是由他的思維格局大小而決定的。因此,我們要不斷的升級我們的思維格局,開闊我們的心胸,把我們的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才有可能成就大我。

佛說,萬物都在流動變化之中,從來就沒有固定的存在,一切都在組合形成中,一切都在瓦解分裂中。人生隻是一場流動的電影。世界本來無一物。又談什麼這是你的,那是我的呢?因此,要想產生真正接受的心理,就隻有修習佛家的“空”觀才最有效。無論遇到外界任何不利因素,你都能作“空”觀,那麼,你將遠離一切苦惱。

昔日修築金字塔的人早已作古,埋在冰冷的石頭下麵,而金字塔有朝一日,也會埋在沙土下麵。如果世上種種終必成空,又為何對今天的得失斤斤計較?

有道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生活中,工作中,本就沒有絕對的觀點正確與否,隻是立場和角度不同而已。因此,一個角度不能接受,我們應立即轉換再看再聽。若還不能接受,則再轉換角度。我們要有一雙動態的眼睛。無論多麼不利的,我們都能轉換視角後接受。

一切都應接受。你的胸懷有多大,你的人生就會有多大的成就。我們要有一種海納百川的境界才能成就自我。你愛上了你的愛人,你就得接受她的一切,包括優點和缺點。他選擇了企業,你就要毫無怨言地接受,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無論是你討厭的員工,還是你工資太低,工作條件差。

一切的一切,你隻有先接受,才有可能改進,改變。接受是第一步。一個要沒有一顆接納一切的胸襟,則必然流於小家子氣。則必然是一個斤斤計較,自怨自艾的家夥。

一切的一切,都在於你的心。隻有接受,你才會快樂;隻有接受,你才會正確對待工作,對待問題;隻有接受,你才會試著去改進你的現狀。

那麼強大的恐龍滅絕了,而小小的變色龍卻繁衍生息到現在。適者生存,而不是強者生存啊!人要學會把自己變成水。可以改變的就要盡力改變,不可以改變的就要盡力接受!

多一點理解。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一些致命的缺點,都有一些別人看來很惱火的惡習。因此,當別人對你做了一點小動作時,你要理解他。人本就是自私的動物嘛。當他向你發火時,你要理解他,也許是他工作困難受阻,也許是情場失意,他不向你發火,他就會憋得受不了。

當我們發現了對方不足時,我們不應升起厭惡之心,而應升起同情心。對方由於過去的因緣不利而導致了今天的惡業。在罵我時他自己也是十分難受。罵完了還有半個小時心情難以平靜。而且,他的罵並沒有真正解除了他的困境。此時,不僅不應責備對方,而且還應分析對方發怒的原因,還應當反過來給予一些幫助才是。人總不能見難不救呀!

多一點欣賞。

欣賞是一種能力,欣賞能使內心充滿愉悅,使心靈戴上光環,使精神得到慰藉。誰的感覺和意識中充滿了欣賞,那他便青春永駐,永遠富足!

有了欣賞,生命將豁然覺醒;有了欣賞,愛就會像春風一樣撲麵而來!

所謂欣賞,就是要有一雙正麵發現的眼睛,就是能目光到處既天堂。

今天,無論你怎麼看待他人,都要讓這一天的時光令你開心。記住你的成功事跡。提醒他人,你曾做過什麼好事、曾經為別人做過什麼。記住你在何時獲得成就,體驗到愛、喜悅和驕傲。你一定要讓心中充滿積極的自我概念。你像一棵植物,需要澆水才能活下去。對他人保持正麵的看法,對他人,也為他人說好話,就等於澆灌一棵幹渴的植物。

大多數人把生命裏的大多數時間,用來複製別人對他人的批評和判斷。我們的潛意識力量很大,能記住自己聽到的每一個字。當人們懷著憤怒、恐懼,或是出於自身的痛苦和疏忽,對我們講話時,他們在我們的潛意識留下了持久的印象。這些話語變成了思想,這些思想又變成了雜草,緊緊勒住我們的自尊和自我價值。你的本質是神聖的,你的本質很有力量,你的本質永不改變,這就是關於你的真理。無論你聽到什麼看法,經曆到什麼事,真理就是真理。你這一生的任務就是了解這個真理,盡量去肯定這個真理。

一個舍不得為別人鼓掌的人,必定回得不到別人的掌聲。

第一種境界:能接受一切

達賴喇嘛曾說:“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

生命本來就不是能被安排的,因此我們應該相信“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北歐一座教堂裏,有一尊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苦象,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因為有求必應,因此專程前來這裏祈禱、膜拜的人特別多,幾乎可以用門庭若市來形容。

教堂裏有位看門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穌每天要應付這麼多人的要求,覺得於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擔耶穌的辛苦。有一天他祈禱時,便向耶穌表明這份心。意外地,他聽到一個聲音,說:“好啊!我下來為你看門,你上來釘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可以說一句話。”這位先生覺得,這個要求很簡單。於是耶穌下來,看門的先生上去,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般地伸張雙臂,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約定,靜默不語,聆聽信友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