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二十幾歲,要懂得享有陽光人生(3 / 3)

既然無法逃避壓力,就要學會正確對待壓力,若無法與壓力相存,甚至克服壓力來獲得回饋,隱藏在男人身上的這一隱形殺手將使你患上各種身體與精神疾病。天天受到壓力的折磨,不僅對工作人員及其家庭生活造成傷害,同時也將導致企業生產力和競爭力下降,甚至無法彌補的損失。

緩解壓力“亞健康”的9點技巧

1.學會說“不”

當人們請求你幫他們做事情而給你造成壓力時,考慮一下你是否能夠做或者願意做他們要求你做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夠或不想做,就要學會有效地拒絕他人的請求。

2.說出你的想法

誠實地表達你的意見,這一點很重要,雖然這有可能會惹惱別人或引起爭論。如果確信別人的某個請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說出來。當憤怒和挫折無法宣泄時,人就會鬱悶、沉默、嘮叨、指責或背後誹謗,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會導致“消極——挑釁”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健康有害,因為被壓抑的挫折或憤怒會對免疫係統造成傷害。

3.學會放棄

特別推薦漢語中一個非常好的詞,這就是“舍得”。記住,是“舍”在先,“得”在後。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說是“舍”了才會“得”,而“一點都不肯舍”或“樣樣都想得到”必將事與願違或一事無成。

4.學會說“算了”

對於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的最好辦法就是接受這個事實。

5.學會說“不要緊”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對自己說:“不要緊!”記住,積極樂觀的態度是解決任何問題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

6.學會說“會過去的”

不管雨下得多麼大,連續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對天會放晴充滿信心,因為天不會總是陰的。自然界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

7.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重的擔子也壓不垮他,再大的困難也嚇不倒他,但是他受不起委屈、冤枉。其實,委屈、冤枉,就是別人犯錯誤,你沒犯錯誤;而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懂得了這個道理,再遇到這種情況,對付它的最好辦法就是一笑了之,不把它當一回事。

8.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處罰別人

有些人當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後,也冤枉別人或不公正地對待別人。事實上,當你傷害別人時,自己會再次受到傷害。

9.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何謂好人?如果交給他做10件事,他能做對7~8件,他就是好人。顯然,這句話潛藏著另外一層含意,就是好人也會做錯事,好人也會犯錯誤。所以,好人做錯了事,一點都不要緊,犯了再大的錯誤也不要緊,隻要認真地找出原因,認真地吸取教訓,改了就好。

用一顆博愛的心去溫暖別人

博愛是一種被放大的愛,它源於一顆善良的心,以輻射狀向四周散發,惠及到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它開始時是一種內在的精神修煉,繼而是一種普濟大眾的廣闊胸懷。

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所碰到的人,都有愛和被愛的相互責任,我們怎樣為他們樹立愛的榜樣,將會對他們如何去愛別人產生重大的影響。當我們表達愛心的時候,別人會看著我們,甚至把我們當做學習的榜樣。

我們會問:“誰可以當我們的好榜樣?誰是我們最應該仰慕的對象?”我們可以從曆史人物中找到他們,也可以在開放和誠實的心態下遇見他們,我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他們。

南丁格爾舍棄了財富和舒適的生活,去追尋她心中深刻的需求。她被一種要去照顧千千萬萬個人的使命所驅使,去分擔他們在她身邊即將死亡的時候所經受的絕望情緒和恐懼。最後她成為我們今天所熟悉、敬仰的“白衣天使”之母。

天主教神父達米安拋棄了文明社會的一切,獻身於照顧夏威夷莫洛凱島上的麻風病人,完全發揚了非凡個性的博愛精神。他與教會的官僚體係奮戰不止,為他的教區人士爭取補給品,最後他自己也患了麻風病,死在他所愛的、和他一起生活的人群之中。

甘地將一生完全投入追求自由之中。他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終於使英國殖民地下的印度人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束縛。在總結自己的一生時,他說了一句頗有分量的話:“我的生平就是我的信息。”

這些把個人力量化為愛的曆史典範,都可以幫助我們辨認、欣賞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以博愛為職責的高尚性格。

一個基督徒,臨終之前想看看天堂和地獄究竟有什麼差別,於是,天使便帶他去參觀。

首先,他們來到地獄,地獄裏有一張很大的餐桌,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佳肴,桌子周圍坐著一群餓鬼,他們手裏拿著一雙十幾尺長的勺子,可以夾到菜,但是卻吃不到嘴裏,所以,他們個個麵色陰鬱、骨瘦如柴。

他們又來到天堂,同樣是很大的餐桌,同樣有很豐盛的菜肴,桌子周圍卻坐著一群可愛的人,他們同樣也拿著十幾尺長的勺子。

所不同的是,他們喂對麵的人吃飯,對麵的人也喂他吃飯。所以,他們個個快樂而又健康。

天使轉身對他說:“這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自私和互助,是地獄和天堂的區別之一。至於是天堂還是地獄,則完全來自於我們的內心,當我們用博愛的心來對待這個世界時,那麼,我們將永遠活著天堂裏。

陽光的男人每天擁有一個全新的太陽

一位偉大的音樂家說,沒有什麼東西比演奏一件失調的樂器,或是與那些沒有好聲調的人一起演唱,更能迅速地破壞聽覺的敏感性,更能迅速地降低一個人的樂感和音樂水準的了。一旦這樣做以後,他就不會潛心地去區分音調的各種細微差異了,他就會很快地去模仿和附和樂器發出的聲音。這樣,他的耳朵就會失靈。要不了多久,這位歌手就會形成一種唱歌走調的習慣。

在人生這支大交響樂中,你使用的是哪種樂器,無論它是提琴、鋼琴,還是你在文學、法律、醫學或任何其他職業中表現的思想、才能,這些都無關緊要,但是,在沒有使這些“樂器”定調的情況下,你不能在你的聽眾——世人麵前開始演奏你的人生交響樂。

無論你幹什麼事情,都不要玩得走樣,都不要唱得走調或工作失調,更不要讓你失調的樂器弄壞了耳朵和鑒賞力。即使是波蘭著名鋼琴家、作曲家帕代萊夫斯基那樣的人,也不可能在一架失調的鋼琴上奏出和諧、精妙的樂章。而一個陽光的人就如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善用生命中的各種“樂器”,奏出心中自由與和諧的樂章。

心靈的自由與和諧相當重要,心理失調對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來說是致命的。那些極具毀滅性的情感,比如擔憂、焦慮、仇恨、嫉妒、憤怒、貪婪、自私等,都是生活的致命敵人。一個人受到這些情感的困擾時,他就不可能將他的生活處理好,這就好像具有精密機械裝置的一塊手表,如果其軸承發生摩擦就走不準一樣。而要使這塊表走得很準,那就必須精心地調整它。每一個齒輪、每一個輪牙、每一根軸承、每一根石英軸承都必須運轉良好,因為任何一個缺陷、任何一個麻煩、任何地方出現了摩擦,都將使手表無法走得很準時。人體這架機器要比最精密的手表精密得多。在開始一天的生活之前,人也需要調整,也需要保持心靈非常和諧的狀態。

人類對於自然的征服可以說達到了頂峰,然而我們的內心卻陷入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惶恐之中。因為現代人已經再也找不到哪怕是片刻的寧靜和從容,而且,伴隨著人們對物質的欲望日益膨脹,人類社會也出現了看上去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這就更加劇了人們的惶恐和不安,人們在努力尋找,企圖尋找到彼岸。

但是,對於生活,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要求和理解。同樣的境遇,有些人覺得是天堂,而有些人卻覺得不是天堂。

一個農夫躺在麥草垛裏呼呼大睡,一個讀書人見了,可能會覺得那個農夫非常不幸,家裏沒有地方躺,隻好將就在這裏湊合一下。

但是,那個農夫卻未必這樣看,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在這裏呼呼大睡,說明自己無憂無慮,妻賢子孝,又無衣食之憂慮,這不是天堂這是什麼?

而這個讀書人呢,有好衣服穿,有好飯吃,還有聖賢的書可讀,家裏又不愁吃不愁穿,照農夫對生活的標準,應該是非常幸福的了。可是,那個書生卻不這樣看,因為他覺得,有好飯吃,好衣服穿,有好書讀,這些都還不夠,要讀書,得有紅袖添香才好夜讀書,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所以說,對於生活以及幸福,人們從來都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

應該說,人們對於生活的要求是無止境的,甚至人對物質的追求也是無止境的,但是這些東西最終帶給我們的是患得患失的憂慮、壓力和令人疲憊不堪的混亂情緒。所以說,人們追求複雜的生活,其實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外界的誘惑和對物質的追求,使我們失去了內心世界的平靜。

與我們內心的東西以及需要相比,外界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我們對於生活的感受其實比生活本身更重要。

很多人都在緊張地忙碌著,卻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忙碌,或許,我們是擔心在競爭的壓力下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安全感,於是,就產生了無事可做的恐懼感,所以,人們才急急忙忙地找事情做。

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能使一個思想狀況不佳的人煩惱不已,但是根本無法影響一個心靈陽光的人。即使是出了大事,即使是恐慌、危機、失敗、火災、失去財物或朋友,以及各種各樣的災難,都不可能使他的心理失去平衡,因為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支點——心靈自由與和諧的支點,因此他不再在希望和絕望之間搖擺。

換一種活法,改變一下自己,我們也許就會找到生活的幸福和快樂。學會享受生活,經營心靈的自由與和諧,你就能夠感受生命的偉大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