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小事不足言報,再說我一個莊稼人,不懂舞刀弄劍之事,老神仙好意心領了。”父親日常要打理家中的田地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哪裏還有心情去做其他事,再說他一個老實人在家安分守己對學武之事的確提不起半點興趣,於是出言回絕。
道者方才說話時留意到兒子的神色驚喜,看得出他對學武有強烈興趣,便問:“小朋友你想跟爺爺學劍否?”
兒子難掩內心激動,衝口而出,“想,我想學。”
當下道者將劍招一一詳細講解、教導,兒子毫無武學根底,花了半天時間學習,對劍招依然一知半解,然而道者似乎不願久留紅塵,於是將自創的劍譜留下,還專門在黑實的泥地麵上印下用劍的步法,好讓兒子日後可以依著自行練習,所有事情安排穩當後便即離去。
兒子感激道者授劍之情,問師名號欲將來報之,但道者不願透露,婉轉敷衍過去,兒子又問劍法名稱,不知老者是有意隱瞞還是這自創的劍法連他自己都未想出名字,隨口便起了一個不沾邊際的名字喚作“報恩劍法”。
這個兒子便是兒時的唐有餘,那套《報恩劍法》絕非凡品,他憑著些小聰明花了幾年時間終於把劍法練得滾瓜爛熟。
一次他果真晦氣地遇上強盜,因為家貧身上的幾個五銖錢已是他的命根,所以他拚命反抗,意外的是他僅憑一柄柴刀,十招之內便打得毛賊落荒之逃,這劍法的神威遠超出他的想象之外。那年他剛好十五歲,覺得自己已經身懷絕技,年少氣盛的他欲擺脫終身務農的低下命運,於是去參加文始派三年一度的入門考試。
文始派的入門考試可謂是東海的一盛舉,這天文始派的講武場中擠滿了男男女女,他們年歲參差,體貌各異,小說也有三百來人。場中很多久曆江湖,平常橫行霸道的老手都因為礙於文始派的聲威,如今變得循規蹈矩。唯獨一個衣飾奢華體態如豬的傲慢少年,行為極為囂張,陪他同考的已有八個人,這些人體格強壯,步履如風,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八個人身懷武藝,他們對錦衣少年態度恭敬,前呼後擁的一副奴才之相。很快已經有人認出此人正是東晉福靖王之子,雖然如此身邊的其他人也對其行為相當不滿。
不久文始的高人開始登場,鮮明的隊列中清一色的仙風道骨反而讓人覺得平淡,唯獨隊列後的一個矮小、稚嫩的身影吸引了場上大部分人的目光,那個矮小的身影正是年幼時的上官睿,因為在場的人都曾聽說文始派掌門有個天才孫子名叫上官睿,料想便是眼前之人,所以他的出現讓場中各處響起了紛紛的議論聲。
唐有作身在人群中,看到各人眼中的熱切,不知何故肉做的心髒好像被鐵錘重重地敲了一下。
殘酷、艱難的入門考試無聲的開始。經過幾回重重的嚴密篩選,這三百多人最終隻留下了三個人。很明顯這三人中沒有唐有餘的身影,因為他落選了。而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那個樣子白癡像豬一樣的福靖王之子竟然成功考入了文始門下。
唐有餘內心無比的憤怒與輕蔑,這個所謂道界的泰山北鬥,竟然也是個攀附權貴,徇私舞弊的地方,因此他深信著那個所謂的上官睿也與那肥豬一樣,是個無真才實學之人,不過是仗著祖宗的裙帶關係才苟於殘喘的留在文始門中。他忽然覺得文始派也非傳說中那樣神聖、高尚,不是個值得他期待的地方,自此之後他變得有些憤世嫉俗,隻因他認為自己的才能不比那些所謂的文始派高人低。
好景不長,唐有餘這種自我安慰的想法維持不到半年時間,因為一個震驚東海的消息如閃電般傳到他的耳中,就是上官睿在年僅十三歲之齡修為已達到超凡入聖的聖靈境界,這種曠世奇才在道界可謂是百年也難得一遇,上官睿也因此成為人民口中津津樂道的“東海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