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三十年(2 / 2)

伯有聞鄭人之盟己也,怒。聞子皮之甲不與攻己也,喜。曰:"子皮與我矣。"癸醜,晨,自墓門之瀆入,因馬師頡介於襄庫,以伐舊北門。駟帶率國人以伐之。皆召子產。子產曰:"兄弟而及此,吾従天所與。"伯有死於羊肆,子產襚之,枕之股而哭之,斂而殯諸伯有之臣在市側者。既而葬諸鬥城。子駟氏欲攻子產,子皮怒之曰:"禮,國之幹也,殺有禮,禍莫大焉。"乃止。

於是遊吉如晉還,聞難不入,複命於介。八月甲子,奔晉。駟帶追之,及酸棗。與子上盟,用兩珪質於河。使公孫肸入盟大夫。己巳,複歸。書曰"鄭人殺良霄。"不稱大夫,言自外入也。

於子蟜之卒也,將葬,公孫揮與裨灶晨會事焉。過伯有氏,其門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猶在乎?"於是歲在降婁,降婁中而旦。裨灶指之曰:"猶可以終歲,歲不及此次也已。"及其亡也,歲在娵訾之口。其明年,乃及降婁。

仆展従伯有,與之皆死。羽頡出奔晉,為任大夫。雞澤之會,鄭樂成奔楚,遂適晉。羽頡因之,與之比,而事趙文子,言伐鄭之說焉。以宋之盟故,不可。子皮以公孫鉏為馬師。

楚公子圍殺大司馬蒍掩而取其室。申無宇曰:"王子必不免。善人,國之主也。王子相楚國,將善是封殖,而虐之,是禍國也。且司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體也。絕民之主,去身之偏,艾王之體,以禍其國,無不祥大焉!何以得免?"

為宋災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月,叔孫豹會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衛北宮佗、鄭罕虎及小邾之大夫,會於澶淵。既而無歸於宋,故不書其人。

君子曰:"信其不可不慎乎!澶淵之會,卿不書,不信也夫!諸侯之上卿,會而不信,寵名皆棄,不信之不可也如是!《詩》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信之謂也。又曰:'淑慎爾止,無載爾偽。'不信之謂也。"書曰"某人某人會於澶淵,宋災故。"尤之也。不書魯大夫,諱之也。

鄭子皮授子產政,辭曰:"國小而逼,族大寵多,不可為也。"子皮曰:"虎帥以聽,誰敢犯子?子善相之,國無小,小能事大,國乃寬。"

子產為政,有事伯石,賂與之邑。子大叔曰:"國,皆其國也。奚獨賂焉?"子產曰:"無欲實難。皆得其欲,以従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何愛於邑?邑將焉往?"子大叔曰:"若四國何?"子產曰:"非相違也,而相従也,四國何尤焉?《鄭書》有之曰:'安定國家,必大焉先。'姑先安大,以待其所歸。"既,伯石懼而歸邑,卒與之。伯有既死,使大史命伯石為卿,辭。大史退,則請命焉。複命之,又辭。如是三,乃受策入拜。子產是以惡其為人也,使次己位。

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大人之忠儉者,従而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

豐卷將祭,請田焉。弗許,曰:"唯君用鮮,眾給而已。"子張怒,退而征役。子產奔晉,子皮止之而逐豐卷。豐卷奔晉。子產請其田裏,三年而複之,反其田裏及其入焉。

従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